你現(xiàn)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羅曉>>宏觀視野>>
專業(yè)主義之研究
道路與成功
當我們看不清前進的道路與成功的模式時,從理論上展開充分討論至關重要,。討論問題所必不可少的能力與素質,,我們有可能通過后天學習而獲得,而且無論我們從何時開始練習,,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避免對企業(yè)發(fā)展無益的討論
大家來自各行各業(yè),每個人的身上都帶有以前組織的“習氣”,。必須清除這些習氣,,讓他們以切身體會銘記:沉默并不一定是“金”,缺乏事實基礎與不符合邏輯的意見,、違背客觀的片面態(tài)度為眾人所蔑視,。對錯誤的認識或前提條件放任不管,則有可能導致錯誤的結論,。咨詢顧問只注重事實,,無論對顧客還是對同事,有什么疑問都要直言不諱地提出,。故作學者的姿態(tài)以及耍小聰明的態(tài)度有百害而無一利,。
符合邏輯的思考VS.符合邏輯的討論
“discuss”這個詞本來是由 “dis”和“cuss”兩個詞構成的,前者表示否定,,后者的意思是“怨恨”,。也就是說,即使反對對方的意見,,也不會招致怨恨,,這就是“討論”這個詞構詞的本意。事實上,,討論也好,,辯論也好,都已作為追求事實真相的一種手段,。
無論英文多么出色,,無論怎樣學習異域文化,如果不具備符合邏輯的思考方法,,不進行符合邏輯的討論,,則無法獲得討論的能力。外行依靠感情和經驗,,而專家至少要依靠邏輯來討論問題,。
討論的能力可以后天養(yǎng)成
自己所得出的正確答案雖然有精彩與平庸之分,但大家都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強迫別人聽從,。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不斷涌現(xiàn)出謹慎地執(zhí)行上司命令的“操作員”,卻難以出現(xiàn)打破慣例和常識的“創(chuàng)新者”以及能夠與世界**流選手平等討論問題的“全球選手”。
無論是政界還是產業(yè)界,,都在逐漸更新?lián)Q代,。有人認為,在歐美接受過教育的一代年輕人在第一線積累一些實際經驗,,自然會成長為能夠在理論領域討論問題的人才,。我認為,這種想法未免有些輕率,。討論的能力與先見能力和構思能力不同,,討論問題所必不可少的能力與素質,我們有可能通過后天的學習而獲得,,而且無論我們從何時開始練習,,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邏輯是全球惟一的通用語
邏輯思考的基礎在于首先建立假說,,以事實為依據對假說進行驗證,。然而,不少人把假說誤當作目標和結論,。真正的討論是避免不了摩擦的,。但任何人都想避免這種摩擦,這是因為觀點與觀點互相摩擦,、交融會產生不和諧的音符,。
在現(xiàn)實世界中,我們越來越需要邏輯這一“商業(yè)語法”,。在全球化的發(fā)展進程中,,邏輯必不可少。事先沒有充分協(xié)調利害關系,,則有可能會“同床異夢”,,事實上,不少此類情況都是由于缺乏共同語言而出現(xiàn)的,。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人無事生非地去計較利害關系,或是采取敵對的態(tài)度,,結果在一個組織中形成“權力的橢圓形結構”,,即兩個中心,。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我們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保證討論的過程中運用邏輯這一共同語言,。
確保提問符合邏輯
提問是從對方那里獲得有用信息的手段,,與此同時,也是表明自己主張的出發(fā)點,。提問是討論的開始,,在討論的過程中,,有時會發(fā)生激烈爭論,有時會達成一致意見,。只有具備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在提問時打開思路。
考慮對方的性格,。心情等方面的因素,,提問時“切入的角度”可有所不同,可采用“直接”的方式,,也可采用“間接”的方式,,但不可把討論的目的直接變?yōu)閱栴}。對于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非常明確,,尋找能夠達到這一目的的切入點,,這才是提問的關鍵。
無論在理論方面多么擅長,,當自己的主張遭到別人的反駁時,,還是有人會失去理智。在此我想介紹一個提問的方法,,這便是機智的提問,。經過深思熟慮的機智提問具有緩解現(xiàn)場緊張感的作用,我們的提問必須有適當的依據,,并富于邏輯性的,。
不可掉入詭辯的陷阱
不可把詭辯與符合邏輯的討論混為一談,這兩者似是而非,。當討論達到白熱化的程度時,,滿懷自信地與別人激烈爭論的人,他們使會場的氣氛顯得非常熱烈,,這些人的發(fā)言大多屬于詭辯,,他們的目的在于謀求自身的利益。詭辯也是符合邏輯的,,稍一疏忽,,我們便會陷入詭辯者的邏輯。正因為如此,,在傾聽對方的發(fā)言,、提出問題或說服對方時,我們必須像集中自己的全部精神,。
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
亞里士多德是一位奇才,,他把與近代科學相通的正確的討論方法、思考形式及其法則作為“邏輯學”體系固定下來。為了得出正確答案,,我們經常把幾種推理形式組合起來,,建構起邏輯。這種邏輯推理是全球共通的,,在任何一個國家都通用,。
成功始于堅定的信念
僅憑完美無缺的邏輯結構是無法獲得事業(yè)成功的,特別是無形的構想,,我們只有依靠堅強的信念與執(zhí)著的精神去推進,。當然,取得突破的關鍵在于充分討論之后如何行動,,在此過程中需要咄咄逼人的氣勢與把握時機的才能,。運用邏輯思考和討論的技巧,發(fā)揮想像力,,**終以堅強的信念開辟出道路,。
要想獲得這種能力,**好的訓練就是不斷積累經驗,。我摸索出了這樣一個思考的過程:產生疑問,,把自己的想法落實到語言,追根問底,,用自己的頭腦尋找答案,。這就是建立假說,策劃必要而徹底的驗證步驟,,以證明假說的正確性,。
適應矛盾的能力
經營中也包含著互相矛盾的事物,或者說需要同時解決兩方面的問題,。這是僅憑邏輯而無法認清的,。提高生產率并強化銷售能力便能夠增加收益——在當今的世界中,以往曾帶來成功的這一模式已不再通用,。如今需要的不是把問題進行分解并還原為諸多因素,,而是俯瞰全局思考問題的能力。
企業(yè)經營沒有惟一的**佳答案
在高效推進事業(yè)發(fā)展的進程中,,當我們遇到問題時,,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思考“我們能夠做什么”。在對速度要求較高的商業(yè)領域,,期待完美并不現(xiàn)實,。企圖為每一個問題都找到解決方法,這樣做效率過于低下,,某種程度的先行表決必不可少,。重要的并不是尋求****的**佳答案,,而是“假說→驗證→結論→實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一種處理問題的習慣,,即對事物的實際狀態(tài)進行合理的分析,并從多個角度把握分析的結果,。
經營中包含的矛盾
按照亞里士多德的推理方法,,“A=B、B=C,,因此A=C”,,A=C這一答案是一個永不改變的靜態(tài)命題。針對這種靜態(tài)的邏輯推理,,黑格爾提出動態(tài)的邏輯推理進行反駁,,其核心理論便是“辯證法”。按照黑格爾的說法,,命題中包含著與之相矛盾的反命題,,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矛盾被揚棄,矛盾在更高的層次之上得到協(xié)調與統(tǒng)一,,從而產生新的命題,。然而,即使經過協(xié)調和統(tǒng)一產生的概念,,其中仍然包含著反命題,,一段時間之后,內部矛盾還會帶來變化,,從中產生解決矛盾的新命題,。
經營中也包含著互相矛盾的事物,或者說需要同時解決兩方面的問題,。這是僅憑邏輯而無法認清的,。即使是著名的經營者,在尋找解決這種問題的線索方面,,他們通常所依賴的靈感與判斷力也會變得遲鈍,。
經營者必須看準一切發(fā)展動向,包括自己的判斷將會在消費者中間產生怎樣的效果,,否則將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提高生產率并強化銷售能力便能夠增加收益——在當今的世界中,以往曾帶來成功的這一模式已不再通用,。如今需要的不是把問題進行分解并還原為諸多因素,,而是俯瞰全局思考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溝通的能力
無論提出多么宏偉的遠景,,如果收益惡化,,現(xiàn)金流枯竭,,企業(yè)則會破產。因此,,經營者的職責就是對經營是否合理作出判斷,,而經營是否合理要靠數字來證實。而員工的工作動機,、忠誠度以及創(chuàng)造性等衡量經營是否合理的標準則反映著數字所無法證實的部分,,要求經營者具有出色的領導才能。換一種說法,,前者可稱之為管理,,后者可稱之為領導能力。這兩者表里一致地存在于經營之中,。高水平的經營者必須兼?zhèn)渥非笫找娴哪芰εc領導組織的能力,。
集權與分權
如果希望通過合理的經營,制約由非合理性因素支配的領域,,我們便會面臨許多矛盾,。在此我想介紹一家企業(yè),這就是LVMH,。它成功地解決了一些難以共存的經營命題,,如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與計件管理、繼承傳統(tǒng)技術與通過技術革新開發(fā)新產品,、確保獨立性與規(guī)模經濟等,。
企業(yè)的成功在于靈活操縱不合理與合理這兩方面的因素,并把不合理的因素轉變?yōu)榻洕б?。這兩種矛盾互不相容,,但由此產生的變化卻是豐富多彩的。揚棄矛盾的能力在不斷的思考之中得到磨練,。商業(yè)專家是不能僅憑簡單的二元論思考問題的,。
全球化與本土化
當今時代,消費者的結構發(fā)生了變化,,成本競爭的方式也與以往不同,,因此企業(yè)必然要走向全球化。但事實上,,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里,,有的領域卻正在開展“地域化”。
IBM建立了 “全球答案字典”的數據庫,。該公司的商業(yè)伙伴向其他合作者,、普通顧客、IBM的業(yè)務員公開商業(yè)信息,,通過資源共享贏得合作機會,。當然,,公司也會把從中得到的知識儲存起來。建立起一套顧客與企業(yè)都能理解的高透明度的規(guī)則,,便有可能把知識運用于全球化的進程,。
在麥肯錫,咨詢顧問在全球的辦公地點之間頻繁地調動,,把在某一個國家摸索出的知識技能抽象化,,從而建立起一個全球統(tǒng)一的組織,。像這樣,,通過發(fā)揮全球化與地域化的優(yōu)勢,即可建立起真正的全球化企業(yè),。
競爭與顧客
在制定戰(zhàn)略時,,考慮到競爭對手的因素當然非常重要,但不應該把它作為首要因素來考慮,。細心考察“顧客的需求”,,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對公司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自由行動進行周密的分析至關重要,。此時,,如果能夠優(yōu)先考慮顧客的利益,為此提高生產率并改進生產行為,,便能建立起固定的顧客群,,強化收益率與顧客的忠誠度,提高顧客的購買欲望與購買能力,。
為此,,重新定義“提高利益的關鍵因素”非常有效。通過自身能動的行為,,迅速發(fā)現(xiàn)改進顧客核心能力的方法,,進而以顧客能夠接受的價格為標準,制定自己公司產品的價格,。從競爭的觀點來看,,競爭對手預料不到這是由于業(yè)務重點的改變帶來的,無法輕易思考出對策,。
自由與統(tǒng)率
對市場,、顧客、商品與服務等事實進行的分析,,只不過是供那些具備戰(zhàn)略頭腦的人書寫自己構想的材料而已,。接下來必不可少的是重新思考如何建立起設計、制造,、銷售商品所需的**佳服務體系,。
此時,,自由的思考與行動決定著新事業(yè)構想的產生以及構想能否實現(xiàn),而事業(yè)要想得到發(fā)展與繼承,,則必須統(tǒng)率從事該項事業(yè)的人們,。總之,,“自由”與“統(tǒng)率”這兩種互相矛盾的作用在事業(yè)發(fā)展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們有時會在組織內部產生沖突。這是組織的一種發(fā)展動態(tài),,它們可以激發(fā)出組織的活力,,訓練組織對變化的適應能力。
不少組織嘗試放松領導,,擴大個人能夠酌情處理的問題的范圍,,毫無疑問,增加自由度是正確的方向,。對員工的領導只限于在環(huán)境變化較小,,遵循提前設計好的步驟完成工作即可提高生產率的情況下才能發(fā)揮作用。在如今環(huán)境變化劇烈,,需要迅速做出反應的情況下,,盡量擴大個人能夠酌情處理的范圍,反倒會提高生產率,。
右腦與左腦
人類具備兩種能力:用左腦說話,、理解并進行邏輯思考;用右腦進行感性,、直觀的思考,,這主要是通過對形象的認知而并非語言來完成的。兼?zhèn)溥壿嬇c直覺這兩種不同的功能,,并能夠靈活運用,,這是只有人類才具備的能力。不過,,對同一種經歷,,每個人大腦的接受方式卻不同。有的人左腦的邏輯思考能力更強,,有的人右腦的直覺能力更強,,個人的能力和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大腦使用習慣”的影響。如果能夠正確理解大腦左右半球的適應性,,注意到自己的“用腦習慣”,,那么,在解決某個問題時,,便可有意識地交給適合解決這一問題的大腦半球,,這對于大腦的活動是非常有利的,。
解決問題從邏輯思考開始。首先以事實為依據提出問題,。在此使用的是掌管分析和邏輯思考的左腦,。其次,在探索戰(zhàn)略方法的過程中,,運用能夠產生直覺與創(chuàng)造力的右腦,,廣泛尋求答案的可能性。以事實為基礎,,再次驗證并評價從中得出的答案,,探討利害得失、是否有可能實行,、是否有人勝任,、組織的接受能力等,,縮小選擇的范圍,,**終得出正確答案。在此過程中,,必須再次改為用左腦思考,。針對解決方案制定行動計劃,調配人員,,列出預算并執(zhí)行,,在此過程中還必須說服那些無意完成此項工作的人,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這里再次需要用右腦思考,。至此為止才完成了解決問題的全部過程,從未遇到過的問題得到解決,??傊鉀Q問題是一項思考工作,,它需要大腦左右兩個半球按照需要交替進行思考,,并通過兩者的相互作用創(chuàng)造出新的方法。
結 語
專業(yè)技術人員在以往的潮流中以專業(yè)知識和行為規(guī)范見長,,為什么他們也會落伍呢,?超級多面手具有使組織靈活運轉的能力,他們?yōu)槭裁匆矔艽炷??如今需要的不是程度與規(guī)模,,而是“方向”,是克服眼前困難的思路與勇氣,,是在沒有道路的地方找到道路的能力,,是能看到別人看不見之物的能力,。我們需要的是此類身經百戰(zhàn)的人才。
他們具有非凡的能力,,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能夠迅速應對。他們不僅能在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中,,還能夠在新的環(huán)境中,、在嚴酷的競爭中大顯身手。在任何環(huán)境中,,他們都能夠發(fā)揮出自己的實力,。無論是在解決問題、把握現(xiàn)狀方面,,還是打破僵局,、構思事業(yè)方面,他們都具備了專家的能力,。我們首先必須擺脫以往對事物的看法,、思考方法、習慣和規(guī)則,。
——(摘自中信出版社《專業(yè)主義》一書,,由中信出版社特別授權)
發(fā)表于 @ 2008年08月14日 21:26: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