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xiàn)在的位置:農(nóng)機通首頁>>農(nóng)機博客>>羅曉>>技術(shù)交流>>
推薦網(wǎng)上文章
機械化插水稻育秧重要技術(shù)推廣
一、機插秧苗的基本要求
機插秧苗須具備兩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秧塊標準,,秧苗分布均勻,根系盤結(jié),,能適合機械栽插,;二是秧苗個體健壯,無病蟲害,,能滿足高產(chǎn)要求,。
機械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營養(yǎng)土為載體的標準化秧苗,,秧苗育成后根系盤結(jié),形成毯狀秧塊,。秧塊的標準尺寸為長58cm,,寬28cm,厚2cm,。其中寬度與厚度**關(guān)鍵,,若寬度大于28cm,秧塊會卡滯在秧箱上使送秧受阻,,引起漏插,,不足28cm同樣會導致漏插;秧塊的厚度過厚或過薄,,都會導致植傷加重,,影響栽插質(zhì)量。在軟盤育秧過程中,,可以通過標準化的硬盤或軟盤來保證秧塊的標準尺寸,。雙膜育秧則在栽插起秧時,通過切塊來保證標準尺寸,。
機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帶土移栽,,單季稻及中稻一般秧齡為15~20天,早稻育秧由于積溫偏低,,秧齡適當延長,。但無論秧齡如何變化,一般都在3.5-4.0葉齡內(nèi)移栽,。秧苗素質(zhì)的好壞應以秧苗的形態(tài)指標和生理指標兩方面來衡量,,在實際生產(chǎn)中,可通過觀察秧苗的形態(tài)特征來判斷,。壯秧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是:莖基粗扁,,葉挺色綠、根多色白,,植株矮壯,、無病株和蟲害。其中莖基粗扁是評價壯秧的重要指標,,俗稱“扁蒲秧”,。適合機械化插秧的秧苗,除了個體健壯外,,還要求秧苗群體質(zhì)量均衡,,常規(guī)粳稻育秧要求每平方厘米成苗1.5-3株,雜交稻成苗1-1.5株,秧苗根系發(fā)達,,單株白根量多,,根系盤結(jié)牢固,盤根帶土厚度2.0-2.5cm,,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狀,,亦稱毯狀秧苗,。
二、育秧準備
(一)床土準備
1.床土選擇 選用土壤肥沃,、無殘茬,、礫石、雜草和無污染的壤土,。適宜作床土的一是菜園土,;二是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當季噴施過除草劑的麥田取土);三是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
2.床土用量 每畝大田一般需備營養(yǎng)細土100kg作床土,,另備未培肥過篩細土25kg作蓋籽土,。
3.床土培肥 肥沃疏松的菜園土壤,過篩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適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對取土地塊進行施肥,每畝勻施腐熟人畜糞2000kg(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鉀復合肥60kg—70kg,或硫酸銨30kg,、過磷酸鈣40kg,、氯化鉀5kg等無機肥。提倡使用適合當?shù)赝寥佬誀畹膲蜒韯┐鏌o機
肥,,在床土加工過篩時每100kg細土勻拌0.5-0.8kg旱秧壯秧劑,。取土地塊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過磷酸鈣以降低PH值(適宜pH值為5.5—7.0),。施后連續(xù)機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農(nóng)膜至床土熟化。
4.床土加工選擇晴好天氣及土堆水分為10%-15%,,細土手捏成團,,落地即散時,進行過篩,要求細土粒徑不得大于5mm,,其中2~4mm粒徑的土粒達60%以上,。過篩后繼續(xù)堆制并用農(nóng)膜覆蓋,集中堆悶,,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在早稻育秧及倒春寒多發(fā)地區(qū),為防止發(fā)生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每立方米床土施用65%敵克松50-60g兌水1000-1500倍進行消毒,。
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寧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過篩細土,,在秧苗斷奶期追肥同樣能培育壯秧,。確實需要培肥的,至少于播種前30天進行,。兌肥時要充分拌勻,,確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過篩后一定要蓋膜堆悶促進腐熟,。禁止未腐熟的廄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銨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燒苗,。
(二)秧田準備
選擇地勢平坦,排灌分開,背風向陽,,鄰近大田的熟地作秧田,。秧田、大田比例宜為1:80-1:100,,一般每畝大田需秧池田7-10平方米,。
播前10天精做秧板,苗床寬1.4~1.5m,,長度視需要和地塊大小確定,,秧板之間留寬20-30cm、深20cm的排水溝兼管理通道,。秧池外圍溝深50cm,,圍埂平實,埂面一般高出秧床15-20cm,,開好平水缺,。為使秧板面平整,可先上水進行平整,,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實,,播種前兩天鏟高補低,填平裂縫,,充分拍實,,使板面達到“實、平,、光,、直”。實,,秧板沉實不陷腳,;平,板面平整無高低,;光,,板面先殘茬雜物;直,,秧板整齊溝邊垂直,。
(三)秧盤或有孔地膜準備
進行軟盤育秧時,每畝大田一般要準備25張左右軟盤,,采用機械育秧流水線需備足硬盤,,用于脫盤周轉(zhuǎn)。
采用雙膜育秧,,一般育每畝大田所需的秧應備足幅寬1.5的地膜4.0m,。育秧前需要事先對地膜進行打孔,即將地膜整齊地卷在長,、寬,、厚分別為15cm、15cm 和5cm的木板上,,然后劃線沖孔,。孔距一般為2.0×2.0cm 或2.0×3.0cm,,孔徑0.2-0.3cm,。孔徑不宜過大,,否則會 造成大量秧根穿孔下扎,,增加起秧難度。
(四)其它材料準備
1.覆膜 每畝機插大田需準備2m寬覆蓋用農(nóng)膜4m,。早稻育秧以及春季氣溫較低,,特別是倒春寒多發(fā)地區(qū),應采用拱棚增溫育秧,,為此需備足竹片等拱棚用 料,。
2.稻草 每1m秧板,,需準備無病稻麥秸稈約1.2kg或相應面積的無紡布,、蘆葦稈或細竹竿7~8m,,用于覆膜后蓋草遮陽、保溫,、防灼,。
3.木條、切刀 雙膜育秧過程中,,為了保證床土的標準厚度,,需備長約20cm、寬2.0-3.0cm,、厚2.0cm的木條4根,。切刀1~2把,用于栽前切塊起秧,。
(五)種子準備
1.大田用種量與播種密度 雜交稻一般每畝大田用種量為l~1.5kg,,常規(guī)粳稻3-3.5kg。雙膜育秧由于起秧栽插時要切塊除邊,,用種量略高于軟盤育秧,。
為適應機械栽插的要求,機插育秧的播種量相對較高,,一般雜交稻每盤芽谷的播量為80-100g,,常規(guī)粳稻的芽谷播量為120—150g。播量過大或過小均不利培
育合格的機插秧苗,。確定適宜落谷密度**基本的原則是均勻,、盤根,即參照大田栽插的每穴苗數(shù),,在確保播種均勻與秧苗根系能夠盤結(jié)的前提下,,根據(jù)品種氣候等因素可適當降低播量,以提高秧苗素質(zhì),,增加秧齡彈性,。適宜播量的計算公式為:
干種播種量(g)=[實際成苗數(shù)/(發(fā)芽率×成苗率×1000)]×千粒重。
以發(fā)芽率97%,、千粒重為26g的雜交稻為倒,,高密度育秧條件下的成苗率大致為85%。一般要求雜交稻每平方厘米**終成苗1-1.5株,,若按1.5株計,,則每盤1624平方厘米成苗數(shù)為2436株,折算芽谷播量約l00g,。一般情況下,,早稻育秧的播量可以在80~l00g的范圍內(nèi)適當增加,,而中、晚稻的播量則可適當降低,。
2.種子處理
(1)確定播期 機插育秧與常規(guī)育秧有明顯的區(qū)別,。一是播種密度高,二是秧苗根系集中在厚度僅為2—2.5cm的薄土層中交織生長,,因而秧齡彈性小,,必須根據(jù)茬口安排,按照20天左右的秧齡推算播期,,寧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機插面積大的,,要根據(jù)插秧機工作效率和機手技術(shù)水平和操作熟練程度,,安排好插秧進度,合理分批浸種,,順次播種,,確保秧苗適齡移栽。
(2)精選種子 盡可能選用標準的商品種子,,普通種子在浸種前要做好曬種,、脫芒、選種和發(fā)芽試驗等工作,,其發(fā)芽率要求在90%以上,,發(fā)芽勢在85%以上。
采用傳統(tǒng)鹽水法選種時,,水液比重為1.06-1.10(用新鮮雞蛋放入鹽水中,,浮出水面面積為2分硬幣大小即可).鹽水選種后要用清水淘洗種子,清除谷殼外鹽份,,以防影響發(fā)芽,,洗后曬干備用或直接浸種。
雜交稻一般采用風選法選種,。選種前先將種子日曬1-2天,,再用低風量揚去空癟粒,確保種子均勻飽滿,,發(fā)芽勢強,。
(3)藥劑浸種浸種時選用使百克或沲保克1支(2m1)加吡蟲啉l0g,,兌水6-7kg可浸種5kg,。浸種時間長短隨氣溫而定,一般粳稻需浸足80℃日(3天左右),,秈稻60℃日(2天左右),,稻種吸足水分的標準是谷殼透明,,米粒腹白可見,米粒容易折斷而無響聲,。
(4)催芽 催芽技術(shù)要求“快,、齊、勻,、壯”,?!翱臁笔侵竷商靸?nèi)催好芽,;齊”是指要求發(fā)芽勢達85%以上;“勻”是指芽長整齊一致;“壯”是指幼芽粗壯,,根長,、芽長比例適當,顏色鮮白,,氣味清香,,無酒味。根據(jù)種子生長萌發(fā)的主要過程和特點,,催芽可以分為高溫破胸,,適溫催芽和攤晾煉芽3個階段。
一是高溫破胸,。自稻谷上堆至種胚突破谷殼露出時,,稱為破胸階段。種子吸足水分后,,適宜的溫度是破胸快而整齊的主要條件,,在38~C的溫度上限內(nèi),溫度愈高,,種子的生理活動愈旺盛,,破胸也愈迅速而整齊;反之,,則破胸愈慢,,且不整齊。一般上堆后的稻谷在自身溫度上升后要掌握谷堆上下內(nèi)外溫度一致,,必要時進行翻拌,,使稻種間受熱均勻,促進破胸整齊迅速,。
二是適溫催芽,。自稻種破胸至幼芽長到播種要求時為催芽階段。雙膜手播育秧催芽標準為:根長達稻谷3/1,,芽長為5/1-4/1,,若采用機播,,90%的種子破胸露白即可。濕長芽,,干長根,,控制根芽長度主要是通過調(diào)節(jié)稻谷水分來實現(xiàn),同時要及時調(diào)節(jié)谷堆溫度,,使催芽階段的溫度保持在25℃-30℃,,以保證根、芽協(xié)調(diào)生長,,根芽粗壯,。
三是攤晾煉芽。為了增強芽谷播種后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提高播種均勻度,,催芽后還應攤晾煉芽。一般在谷芽催好后,,置室內(nèi)攤晾4-6h,,且種子水分適
宜,不粘手即可播種,。
三,、軟盤育秧技術(shù)
(一)操作方法
1.順次鋪盤 秧板上平鋪軟盤;為充分利用秧板和便于起秧,,每塊秧板橫排兩行,,依次平鋪,緊密整齊,,盤與盤的飛邊要重疊排放,,盤底與床面緊密貼合。
2.勻鋪床土 鋪撤準備好的床土,,土層厚度為2-2.5cm,,厚薄均勻,土面平整,。
3.補水保墑 播種前一天,,灌平溝水,待床土充分 吸濕后迅速排水,,亦可在播種前直接用噴壺灑水,,要求播種時土壤含水率達85%-90%??山Y(jié)合播種前澆底水,,用65%敵克松與水配制成1:1000~1:1500的藥液,對床土進行噴澆消。
4.精量播種 播種時按盤稱種,。一般常規(guī)粳稻每盤均勻播破胸露白芽谷120g-150g,,雜交稻播干谷80—l00g。為確保播種均勻,,可以4-6盤為一組進行播種,,播種時要做到分次細播,力求均勻,。
5.勻撒覆土 播種后均勻撒蓋覆土,,覆土厚度為0.3~0.5cm,以蓋沒芽谷為宜,,不能過厚,。注意使用未經(jīng)培肥的過篩細土,不能用拌有壯秧劑的營養(yǎng)土,。蓋籽土撒好后不可再灑水,,以防止表土板結(jié)影響出苗,。
6.封膜保墑 覆土后,,灌平溝水,彌補秧板水分不足,,濕潤秧板后迅速排放,,并沿秧板四周整好盤邊,保證秧塊尺寸,。芽谷播后需經(jīng)過一定的高溫高濕才能達到出苗整齊,,一般要求溫度在28℃—35℃,濕度在90%以上,。為此,,播種覆土后,要封膜蓋草,,控溫保濕促齊苗,。
封膜前在板面每隔50-60cm放一根細蘆葦或鋪一薄層麥秸草,以防農(nóng)膜粘貼床土導致悶種,。蓋好農(nóng)膜,,須將四周封嚴封實,農(nóng)膜上鋪蓋一層稻草,,厚度以看不見農(nóng)膜為宜,,預防晴天中午高溫灼傷幼芽。對氣溫較低的早春育秧或倒春寒多發(fā)地區(qū),,要在封膜的基礎(chǔ)上搭建拱棚增溫育秧,。拱棚高約0.45m,拱架間距0.5m,覆
膜后四周要封嚴壓實,。
(二)機械化育秧播種
盤式育秧也可采用機械播種,。水稻育秧播種機可以分別進行鋪土、播種,、覆土等作業(yè),,而播種流水線則可一次性完成鋪土、灑水,、播種,、覆土等4道工序的作業(yè)。機械播種的效率高,,質(zhì)量好,。目前,生產(chǎn)中使用較多的育秧播種機械,,主要包括手推式播種機,、手搖式播種機、水稻育秧播種流水線等,。它們的基本原理相同,,在排種方式上,主要分為帶狀排種和窩眼式排種兩種,。采用帶狀排種機構(gòu)的播種機,,作業(yè)效率高,但在低播量的情況下,,播種的均勻度不理想,。而窩眼式播種基本解決了低播量條件下的均勻性問題,但作業(yè)效率相對較低,。
采用機械播種時,,要準備適宜數(shù)量的硬塑盤作為托盤周轉(zhuǎn)。播前要調(diào)試好播種機,,使盤內(nèi)底土厚度穩(wěn)定在2~2.5cm,;精確調(diào)整好播種量,使每盤芽谷播量穩(wěn)定在預先確定的適宜范圍,;覆土厚度0.3~0.5cm,,以看不見芽谷為宜;灑水量控制在底土水分達飽和狀態(tài),,覆土后10分鐘內(nèi)盤面干土應自然吸濕無干土面,。
播種結(jié)束后可在田間脫去硬盤,置軟盤于秧板上,,也可在室內(nèi)疊盤增溫出芽后,,移至秧田進行脫盤。此時軟盤仍需在秧板上橫排兩行、依次平鋪,,做到緊密整齊,,底盤與床面結(jié)合。
四,、雙膜育秧技術(shù)
雙膜育秧是指在秧板上平鋪地膜,,再鋪放2-2.5cm厚的床土,播種覆土后加蓋封膜保溫保濕促齊苗的育秧方式,。
(一)播種育秧
在前期各項準備工作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即可進行按期播種、育秧,。
1.在秧板上平鋪,,扣孔地膜。
2.木條定格 沿板面兩邊(秧板溝邊)分別固定事先備好的木條(寬2~3cm,,厚2.0cm,,長200cm左右,不宜過長),。
3.膜上鋪底土 在地膜上鋪土后并用木尺沿兩側(cè)木條刮平,,使鋪土厚度與秧板兩邊固定的木條厚度一致(2.0cm),切忌厚薄不均,。
4.補足底土水分 在播種前一天鋪好底土后,,灌平板水,使底土充分吸濕后迅速排放,。也可直接用噴壺噴灑在已鋪好的底土上,使底土水分達飽和狀態(tài)后立即播種蓋土,,以防跑濕,。
5.精量播種粳稻一般每平方米播芽谷75~950g,秈稻一般500-700so播種時要按蛙稱種,,分次細播,、勻播,力求播種均勻,。
6.勻撒蓋籽土 覆土量以蓋沒種子為宜,,厚度為0.3-0.5cm。注意使用未經(jīng)培肥的過篩細土,,不能用拌有壯秧劑的營養(yǎng)土,。蓋籽土撒好后不可再灑水,以防止表土板結(jié)影響出苗,。
7.封膜蓋革 覆土后,,沿秧板每隔50~cm放一根細蘆葦或鋪一薄層麥秸草,以防農(nóng)膜與床土粘貼導致悶種。蓋膜后須將四周封嚴封實,。膜面上均勻加蓋稻草,,蓋草厚度以基本看不見蓋膜為宜。秧田四周開好放水缺口,,避免出苗期降雨秧田積水,,造成爛芽。膜內(nèi)溫度控制在28℃-35℃,。對氣溫較低的早春茬或倒春寒多發(fā)地區(qū),,應搭建拱棚增溫育秧。
五,、苗期管理
機械化插秧對秧苗的基本要求是總體均衡,,個體健壯,要求一板秧苗無高低,,一把秧苗無粗細,。因此,苗期管理的技術(shù)性和規(guī)范性較強,。
(一)高溫高濕促齊苗
經(jīng)催芽的稻種,,播后需經(jīng)一段高溫高濕立苗期,才能保證出苗整齊,,因此應根據(jù)育秧方式和茬口的不同,,采取相應的增溫保濕措施,確保安全齊苗,。同時,,秧田要開好平水缺口,避免降雨淹沒秧床,,造成悶種爛芽,。
1.封膜蓋草立苗 適于氣溫較高時的麥茬稻育秧。立苗期要注意兩點:一是把握蓋草厚度,,薄厚均勻,,避免晴天中午高溫燒苗。二是雨后及時清除蓋膜上的積水,,以免造成膜面積水,,加之覆蓋的稻草淋濕加重,局部受壓“貼膏藥”,,造成悶種爛芽,,影響全苗。
2.拱棚立苗 適于氣溫較低時的早春茬育秧和倒春寒多發(fā)地區(qū),,此法立苗在幼芽頂出土面后,,晴天中午棚內(nèi)地表溫度要控制在35cC以下,,以防高溫灼傷幼苗。播種到出苗期一般為棚膜密封階段,,以保溫保濕為主,,只有當膜內(nèi)溫度超過35℃時才可于中午揭開苗床兩頭通風降溫,隨后及時封蓋,。此間若床土發(fā)白,、秧
苗卷葉時應灌“跑馬水”保濕。
(二)及時煉苗
1.揭膜煉苗 蓋膜時間不宜過長,,揭膜時間應以當時氣溫而定,,一般在秧苗出土2cm左右、不完全葉至第一葉抽出時(播后3—5天)揭膜煉苗,。若覆蓋時間過長,,遭烈日爆曬容易灼傷幼苗。揭膜原則:晴天傍晚揭,,陰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若遇寒流低溫,,宜推遲揭膜,并做到日揭夜蓋,。
2.拱棚秧的煉苗 秧苗現(xiàn)青后,,視氣溫情況確定拆棚時間。當**低氣溫穩(wěn)定在15℃以上時方可拆棚,,否則可采用日揭夜蓋法進行管理,,并保持盤土或床土濕潤。
(三)科學管水
1.濕潤管理 即采取間歇灌溉的方式,,做到以濕為主,,達到以水調(diào)氣,以水調(diào)肥,,以水調(diào)溫,以水護苗的目的,。
操作要點:揭膜時灌平溝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復,。晴天中午若秧苗出現(xiàn)卷葉要灌薄水護苗,,雨天放干秧溝水;早春茬秧遇到較強冷空氣侵襲,,要灌攔腰水護苗,,回暖后待氣溫穩(wěn)定再換水保苗,,防止低溫傷根和溫差變化過大而造成爛秧和死苗;氣溫正常后及時排水透氣,,提高秧苗根系活力,。移栽前3~5天控水煉苗。
2.控水管理 與常規(guī)肥床旱育秧管水技術(shù)基本相似,,即揭膜時灌一次足水(平溝水),,泅透床土后排放(也可采用噴灑補水)。同時清理秧溝,,保持水系暢通,,確保雨天秧田無積水,防止旱秧淹水,,失去旱育優(yōu)勢,。此后若秧苗中午出現(xiàn)卷葉,可在傍晚或次日清晨人工噴灑水一次,,使土壤濕潤即可,。不卷葉不補水。補水的水質(zhì)要清潔,,否則易造成死苗,。
(四)用好“斷奶肥”
斷奶肥的施用要根據(jù)床土肥力、秧齡和氣溫等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一般在一葉一心期(播后7-8天)施用,。每畝秧池田用腐熟的糞清液500kg兌水1000kg或用尿素5kg(約合每盤用尿素2g)兌水500kg,于傍晚秧苗葉片吐水時澆施,。床土肥沃的也可不施,,麥茬田為防止秧苗過高,施肥量可適當減少,。
(五)防病治蟲
秧田期病蟲害主要有稻薊馬,、灰飛虱、立枯病,、螟蟲等,。秧田期應密切注意病蟲發(fā)生隋況,及時對癥用藥防治,。近年來水稻條紋葉枯病發(fā)生逐年加重,,務必要做好灰飛虱的防治工作,可于一葉一心期用吡蟲啉2g(有效成分)加80kg水噴施,。另外,,早春茬育秧期間氣溫低,溫差大,,易遭受立枯病的侵襲,,揭膜后結(jié)合秧床補水,,每畝秧池田用65%敵克松兌1000-1500倍液600-750kg灑施預防。
(六)輔助措施:
在提高播種質(zhì)量,,抓好秧田前中期肥水管理的同時,,2葉期根據(jù)天氣和秧苗長勢可配合施用助壯劑。若育秧期氣溫較高,,雨水偏多,,秧苗生長較快,特別是不能適期移栽的秧苗,,每畝秧池田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50g,,按1:2000倍液兌水噴霧(切忌用量過大,噴霧不勻,,如果床土培肥時使用過旱秧壯秧劑的不必使
用),,以延緩植株生長速度,同時促進橫向生長,,增加秧苗的干物質(zhì)含量,,達到助壯穗苗的效果。
(七)苗期倒春寒的應對措施
早稻育秧期間,,倒春寒天氣時有發(fā)生,,機插育秧一般采用控水育秧,該育秧方式本身比常規(guī)育秧方式更耐春寒,。但遭遇降溫寒流,,也必須采取相應措施,以確保培育合格健壯秧苗,。
1.深水護苗,,以水調(diào)溫,以水調(diào)氣 遇低溫寒潮,,灌深水至秧叉處護苗,,注意不要淹沒秧心。寒潮過后若天氣突然放晴,,切勿立即退水曬田,,以免造成青枯爛秧死苗。倒春寒的主要危險就在于天氣突然放晴氣溫驟然回升,,造成秧苗生理脫水,,深水層可以緩解苗床溫度劇烈變化。
2.及時潑澆敵克松 低溫來臨前或寒潮過后,,每分秧田可用100-150g敵克松兌成1000倍液潑澆,防止爛秧死苗,。長時間陰雨低溫過后應及時噴施壯秧寶防治立枯病發(fā)生,。
3.拱棚防凍 如遇降溫幅度大,、時間長,有條件的可結(jié)合前兩條措施,,搭建拱棚保溫防凍,。
4.忌過早追肥 低溫過后,秧苗抗逆能力較差,,若過早施用化肥,,對微弱的秧苗來說等于雪上加霜,加速了爛秧死苗,。因此,,應在低溫過后3-4天再開始追肥。
六,、栽前準備
(一)看苗施好送嫁肥
秧苗體內(nèi)氮素水平高,,發(fā)根能力強,碳素水平高,,抗 植傷能力強,。要使移栽時秧苗具有較強的發(fā)根能力,又具有較強的抗植傷能力,,栽前務必要施好送嫁肥,,促使苗色青綠,葉片挺健清秀,。具體施肥時間應根據(jù)機插進度分批使用,,一般在移栽前3-4天進行。用肥量及施用方法應視苗色而定:葉色褪淡的脫力苗,,畝用尿素4—4.5kg兌水500kg于傍晚均勻噴灑或潑澆,,施后并灑—次清水以防肥害燒苗;葉色正常,、葉挺拔而不下披苗,,畝用 尿素1~1.5kg兌水100-150kg進行根外噴施少十色濃綠且 葉片下披苗,切勿施肥,,應采取控水措施來提高苗質(zhì),。
(二)適時控水煉苗
栽前通過控水煉苗,減少秧苗體內(nèi)自由水含量,、提高碳素水平,、增強秧苗抗逆能力,是培育健壯秧苗的一個重要手段,,控水時間應根據(jù)移栽前的天氣情況而定,。
春茬秧由于早播早插,栽前氣溫,、光照強度,、秧苗蒸騰量與麥茬秧比均相對較低,,一般在移栽前5天控水煉苗。麥茬秧栽前氣溫較高,,蒸騰量較大,,控水時間宜在栽前3天進行??厮椒ǎ呵缣毂3职霚纤?,若中午秧苗卷葉時可采取灑水補濕。陰雨天氣應排干秧溝積水,,特別是在起秧栽插前,,雨前要蓋膜遮雨,防止床土含水率過高而影響起秧和栽插,。
(三)堅持帶藥移栽
機插秧苗由于苗小,,個體較嫩,易遭蟲害,,栽前要進行一次藥劑防治工作,。在栽前1—2天畝用2.5%快殺靈乳油30-35ml兌水40-60kg進行噴霧。在稻條紋葉枯病發(fā)生區(qū),,防治時應畝加10%吡蟲啉乳油15ml噴施,,控制灰飛虱的帶毒傳播危害,做到帶藥移栽,,一藥兼治,。
(四)正確起運移栽
機插育秧起運移栽應根據(jù)不同的育秧方法采取相應措施,減少秧塊搬動次數(shù),,保證秧塊尺寸,,防止枯萎,做到隨起,、隨運,、隨栽。遇烈日高溫,,運放過程中要有遮陽設施,。軟(硬)盤秧:有條件的地方可隨盤平放運往田頭,亦可起盤后小心卷起盤內(nèi)秧塊,,疊放于運秧車,,堆放層數(shù)一般2-3層為宜,切勿過多而加大底層壓力,,避免秧塊變形和折斷秧苗,,運至田頭應隨即卸下平放,讓其秧苗自然舒展,利于機插,。
雙膜秧:在起秧前要將整塊秧板切成適合機插的規(guī)格,,即寬27.5-28cm,長58cm的標準秧塊,。為確保秧塊尺寸,事先應制作切塊方格模(框),,再用長柄刀進行垂直切割,,切塊深度以切到底膜為宜。切塊后一般就可直接將秧塊卷起,,并小心疊放于運秧車,。
發(fā)表于 @ 2008年07月23日 01:10:00 |點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