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機插秧 還需打通哪些“梗阻”,?
機插秧 還需打通哪些“梗阻”,?
老羅的機插秧煩惱
金色的陽光映照秧田,,一陣清風吹過,,整齊碧綠的秧苗隨風舞動,。隨意坐在秧田前,,看著今年春天親手機插的秧苗,,江西省上高縣錦江鎮(zhèn)榮堯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羅榮華油然產生自豪感,,但拿起手機,,按下計算器,,他又心頭一緊:這機插秧真有賺頭嗎?
前年,,老羅底氣很足,,他購買的插秧機國家每臺補貼5萬,他一下購進好幾臺,,靠著良好的服務口碑,,收益不錯。但去年隨著國家降低補貼額度,,補貼減少到3萬,,今年又降到2.7萬,讓他犯了難:按照我們合作社目前發(fā)展趨勢,,至少還應添加20臺插秧機,,但國家補貼逐年減少,育插秧作業(yè)成本等又上升明顯,,這機插秧的收益還真難保證,。
還有一點讓老羅擔憂的是,,機插秧的累加成本會給農民造成負擔,進而影響機插秧技術推廣,。從育秧到插秧,,各個環(huán)節(jié)成本不菲,加上插秧機價格高昂,,這些成本可能**終都要“轉嫁”到農戶頭上,。
老羅還說,有的插秧機品牌價格低廉,,吸引農民購買,,但是往往質量上存在缺陷,容易出故障,。有的插秧機品牌則是售后服務跟不上,,今年銷售幾臺,明年就不銷售了,,購機者出現(xiàn)機械故障連維修工都找不到,。
豐城市機插秧緣何不增反降?
水稻是江西省豐城市的主要糧食作物,,但經過多年機插推廣,,水平卻難提升,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前幾年豐城市機插率一度達到了11%,,但現(xiàn)在回落到5%-7%,機插推廣不增反降,,原因何在,?
補貼政策的變化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2012年后,,水稻機插的推廣力度明顯下滑,,尤其在補貼方面,現(xiàn)在的手扶四行插秧機補貼2000多元,,高速六行機也只補貼2.7萬元,,無形中農戶需要承擔更多的資金壓力,而且以前補貼1-5元的秧盤也在近些年取消了,,用戶購買一萬張秧盤便要多掏出幾萬元,。
當?shù)貦C插秧推廣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畝水稻可獲利500元來計算,購買插秧機和秧盤的十余萬費用需要近200畝水稻一年的盈利來沖抵,。如果不是大規(guī)模機插秧作業(yè),,機插的綜合成本遠高于直播和拋秧技術。”截至目前,豐城市僅辦理插秧機業(yè)務6臺,,去年同期為11臺,,前年同期為23臺,下降幅度明顯,。早稻機插面積7.1萬畝,,比上年下降1.5萬畝。
另據(jù)了解,,豐城市中稻機插產量能達到畝產1200斤以上,,拋秧的產量也有千余斤,并沒有與機插秧水稻的產量有著巨大的差距,,盡管直播和拋秧在用種量上是機插用種量的兩三倍甚至更多,,但種子的高密度保證了秧苗的成活率,而且人工成本更低,,農戶更喜歡這種簡單便捷容易操作的耕作模式,。
江西直擊痛點“下藥”
豐城市水稻機插水平不升反降,折射的是水稻主產區(qū)推廣機插秧的難題,。如何直面問題,,考驗著農機部門的應對能力和責任心。
所幸的是,,江西省群策群力,,直擊痛點,迎難而上,。江西省農機局副局長陶其輝說:“我們將加強農機農藝技術融合,,充分發(fā)揮合作社、種糧大戶等示范帶動效應,,以老帶新,,增點擴面,提高早稻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技術應用水平,,為完成全年機插水平達到26%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江西省農機局將提升機插秧水平作為全省農機化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要目標:“推廣機插秧不能有畏難情緒,,也不必追求一蹴而就、一戰(zhàn)成名,,而應當步步為營,、逐項推進。我們要主動作為,,突出重點,,落實措施,從機插秧這個**大瓶頸尋求突破,從降成本,、補短板方面精準切入,,努力提升關鍵環(huán)節(jié)機械化水平,實現(xiàn)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發(fā)展,。”
陶其輝強調,,推廣機插秧,合作社不能打“退堂鼓”,,農機部門要解決合作社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積極培育扶持農機合作社發(fā)展,不斷突破水稻全程機械化瓶頸,。
安徽祭出機插秧利器
安徽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省,,其水稻年產量在1400萬噸左右,占全省糧食作物總產的40%,。截至2015年底,,安徽省水稻種植機械化率達到42.77%,其中機插秧率為35.87%,。目前,,全省多部門正通力合作,力求克服機插難題,,到“十三五”末基本實現(xiàn)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綜合效益低?給政策,,給資金,!
安徽省農機局科教處處長趙淵分析:“農民開展機插秧投入大,收益慢,,一臺水稻收割機1年半到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而插秧機需要3到5年。育秧工廠一次性投入在60萬元以上,,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從2012年開始,安徽省利用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資金對育秧工廠建設進行補助,,4年全省共補助育秧工廠1182座,,補助資金約2.67億元。2015年起對插秧機敞開補貼,,一年內全省共補貼插秧機2442臺,,秧盤播種成套設備561臺。
基礎設施差,?修水利,,抓治理,!
農田基礎設施不完善是機插秧的一大硬性制約。安徽省水稻生產的大部分區(qū)域均受此制約,,尤其是江淮丘陵和沿江地區(qū),,田塊小而分散、水利條件差,、機耕路不配套,。
“水稻機插秧對水利設施的要求很高,比如機插初期要薄水勤灌,,但我們很多地方農田條件達不到這個標準,。”趙淵表示,為改變這一狀況,,全省特別提出加強稻田整體規(guī)劃和流域綜合治理,,擴大有效灌溉面積并將農田道路建設納入基本建設規(guī)劃,加強農田機耕道路建設,,以滿足農機通行條件,。
技術要求高?勤指導,,立標準,!
提起機插秧的技術難題,鳳臺縣水稻育插秧技術專家高尚勤表示:“剛開始推廣的時候,,問題可多了,。2004年我們開始向外省學習,看大量技術書籍,,結果實際操作中還是出現(xiàn)死秧,、爛秧,一直試驗了3年,,直到2007年技術才逐漸成熟,。2013年,為了消滅空白鄉(xiāng)村,,實現(xiàn)機插全覆蓋,,我們縣制定了育插秧技術規(guī)程,統(tǒng)一了技術模式,,目前技術已經不是問題,。”
為更好促進機藝融合,安徽建立了全省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實施工作聯(lián)席會議,,成員包括省農委,、財政廳、水利廳,、農機局、農科院、安徽農業(yè)大學等部門,。2015年,,安徽省出臺《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南》,其中對工廠化育秧技術,、水稻插秧機械化技術要點進行詳細說明,。
單打獨斗難?專業(yè)化,,規(guī)?;?/h3>
“工廠化育秧,,商品化供秧,,社會化服務。”趙淵用這三組詞總結機插秧的發(fā)展,。他多年從事水稻機插秧推廣的經驗顯示,,機插秧要規(guī)模化發(fā)展才有出路,。他舉例說,,比如跨區(qū)作業(yè),由于涉及到育秧,,難度就比小麥跨區(qū)大得多,,所以水稻機插跨區(qū)作業(yè)的組織化程度都比較高。
截至2015年底,,安徽省水稻機插秧專業(yè)合作服務組織達401個,,開展跨區(qū)作業(yè)、訂單作業(yè),、承包作業(yè),,基本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機合作服務組織為主體,、以社會化服務為手段的運作機制,,有力促進了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發(fā)展。
江蘇打造機插秧樣板
新一輪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發(fā)軔在江蘇,,示范推廣在江蘇,大面積推進在江蘇,。經過近20年的持續(xù)努力,,江蘇省水稻機插秧水平已經穩(wěn)定在70%以上的高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
補貼+貼息——多樣化扶持引領機插發(fā)展
江蘇在推廣初期加大插秧機補貼力度,,允許基層采取累加補貼措施,。到了大面積推廣階段,又適時調整補貼政策,,對手扶式插秧機逐步退出補貼范圍,,按照農業(yè)部規(guī)定的補貼上限,加大對乘座式插秧機的補貼力度,,引導農民購置“高大上”裝備,。
2015年,全省新增乘坐式插秧機占比首次突破50%,,達到57%,,乘坐式插秧機保有量達到25000臺,育秧流水線保有量約2800條,,促進了全省插秧機裝備結構的優(yōu)化升級,。
據(jù)全國產糧大市——興化市農機局陳茂貴局長介紹,興化市以規(guī)模育秧為重點,,對育秧面積在5畝以上的給予財政補貼,,對購買插秧機、育秧設備進行貼息貸款,。據(jù)了解,,江蘇省大部分市縣都結合實際,出臺配套政策,,對推廣水稻機插秧進行扶持,。
共生模式育秧——新技術層出不窮
正值小麥揚花時節(jié),空氣里彌漫著淡淡地麥草香味,,在張家港市塘橋鎮(zhèn)現(xiàn)代高效農業(yè)示范園,,記者穿行在千畝麥田間。按說應該準備好空地進行育秧,,記者卻沒有發(fā)現(xiàn)這塊用地,。
示范園負責人陳維良打消了記者的疑慮:“再有幾天,前面大棚一排排種植整齊的葡萄架下,,都是成片排放的硬質秧盤,,屆時,水稻育秧生產流水線就在旁邊,,進行水稻工廠化育秧生產,,這種有效利用葡萄大棚的設施及土地資源,進行工廠化育秧的模式,,不僅可以培育出高質量的水稻秧苗,,更大大縮短了育秧周期,夯實了水稻機插秧豐產基礎,。”
采用基質育秧后,,不需要施用任何肥料,,在有效提高秧苗質量的前提下可大大減少育秧成本。像這樣的技術創(chuàng)新,,與水稻機插秧示范推廣相生相伴,。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和總結完善,,江蘇省已形成了一套科學,、適用的機插稻生產技術體系。
合作社挑重擔——機插主力軍搶市場
2015年,,江蘇省5400多個農機合作社中,,從事機插秧作業(yè)服務的農機合作社超過了80%,全年70%的新增插秧機為合作社購買,,全省機插面積的60%以上由農機合作組織完成,,90%以上的機插秧合作社實現(xiàn)商品化育秧和供秧,農機合作社已成為推進機插秧發(fā)展的主力軍,。
溧陽海清合作社王海清告訴記者,,合作社已成立了育秧和供秧實體,實行統(tǒng)一種植品種,、統(tǒng)一育秧物資,、統(tǒng)一播種作業(yè)、統(tǒng)一秧田管理,、統(tǒng)一秧苗供應,,有效解決了過去“家家育秧、戶戶管理,、難以育好秧,、育壯秧”的問題,降低了育秧成本,,提高了育秧效率,。
培訓“土專家”——機插技術不再陌生
水稻機插秧技術要求高、操作難度大,,基層機手究竟掌握如何,,記者帶著疑問來到洪澤縣祥發(fā)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梁加祥談起機插秧技術也是如數(shù)家珍,,“不漂不倒,、越淺越好”“高處見墩、低處有水,、作業(yè)不起浪”,,這些通俗易懂的技術要點信手拈來。
梁加祥告訴記者,,水稻機插秧技術全過程涉及育秧,、機收,、切碎(斷)、勻拋,、旋埋,、機插、灌水等多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影響水稻機插秧技術的成敗,也直接影響后續(xù)水稻產量,。為此,,江蘇省將水稻機插秧技術培訓納入農機人才培訓的重要內容,層層組織機插秧及其配套技術培訓,。
據(jù)統(tǒng)計,,江蘇省每年培訓農機技能人才20多萬人次,其中插秧機操作,、維修技術培訓超過1萬人次,。
- 游客發(fā)布于2016-05-17 18:57游客發(fā)布于2016-05-16 21:01可惜江蘇興化市邊上的姜堰今年買插秧機什么補貼 也沒有,不知是何原因?。,。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錢到哪里去了,?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
- 游客發(fā)布于2016-05-16 21:01可惜江蘇興化市邊上的姜堰今年買插秧機什么補貼 也沒有,,不知是何原因!??!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