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夏收競爭激烈 “麥客”忍痛降價只求有活可干
夏收競爭激烈 “麥客”忍痛降價只求有活可干
眼下正是一年麥子成熟的季節(jié),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有一大批的麥客開著他們的收割機由南向北,,一路收獲。就在6月7日,,李克強總理在河北邯鄲考察麥收情況時就還特意登上了一輛麥客的收割機,,李克強總理說,麥客們從南到北的勞作,,即節(jié)約了勞力,,又提高了效率,還給自己增加了收入,,很了不起,。的確,正是這些麥客的辛勤勞動,,使糧食得以顆粒歸倉,,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們不遠千里,、走南闖北、風餐露宿的工作生活狀態(tài)究竟如何,。
麥客夫妻李偉和孫愛清,,每年的這幾個月,,他們都由南向北替人割麥子。這一天,,夫妻倆來到了正陽縣袁寨鄉(xiāng),,辛苦一天割了60多畝麥子,卻有6,、7畝都收不到錢,,一些村民還要管他們要錢,他們到底碰到了什么麻煩,?南征北戰(zhàn)的生活又飽受著怎樣的苦楚,?《經濟半小時》走近這對麥客夫妻的生活,共同感受他們的心酸苦辣,。
一,、割麥遇到霸王戶不付工錢反要好處費
汝南縣老君廟鎮(zhèn),是全國聞名的農機服務產業(yè)專業(yè)化鎮(zhèn),。僅僅一個鎮(zhèn),,就有各類大型農用收割機6000多臺,麥客15000多人,,每年從南到北搞麥收,,是這里村民們**主要的謀生方式。
六月的老君廟鎮(zhèn),,到處都顯得冷冷清清,,鎮(zhèn)長宋應選告訴我們,每年的這幾個月,,村民們幾乎都在外打拼,。這里的村民從每年的4月底就開始參加機收會戰(zhàn),到11月底才回來,,村民勞作的身影更是遍布大江南北,,南到海南,北到黑龍江,、內蒙,,西到四川,北到江蘇,,全鎮(zhèn)每年僅農機收入就超過6個億,,在全國范圍都算得上是一個特色。
晚上8點半,,記者在老君廟鎮(zhèn)遇到了回老家檢修機器的麥客李偉夫婦。李偉告訴我們,,他們在外面跑了21天了,。5月初,,隨著小麥成熟期的到來,李偉夫婦就趕到了湖北,,打響了今年麥收的第一槍,。眼下,正是自己老家河南小麥豐收的季節(jié),,剛好收割機的履帶斷了,,他們便趕了回來。
晚上十點,,收割機終于修好了,,夫妻倆回到了鎮(zhèn)上的家,李偉還得和同伴商量第二天的行程,。這是夫妻倆一個月以來第一次回家,,他們希望晚上能睡個好覺,第二天能夠精力充沛,,多割些地,、多掙點錢。
次日早上五點,,李偉和妻子就起床了,。李偉夫婦告訴記者,昨晚是他們20多天來睡得**好的一晚,。盡管夫妻倆仍然十分的疲憊,,但二人還是一大早就起來了,趕在出門前把這段時間換下來的臟衣服清洗了一下,,來不及等衣服晾干,,孫愛清就把衣服裝起來出發(fā)了。
當天的霧很大,,李偉不敢開得太快,。三個小時后,他們才到達正陽縣袁寨鄉(xiāng),,超出了原計劃的兩個小時,。剛一進村,一個村里的年輕人就特別熱情的招呼著他們,。李偉答應給這位年輕人算便宜些,,給別人算60一畝,給他按50一畝來收,。
由于路上耽擱了些時間,,李偉顯得有些著急。就在他下地收麥的時候,,孫愛清開始用衛(wèi)星測量儀丈量麥地的面積,。孫愛清量出的土地面積是七畝四分,,而這家農戶自報的土地面積是七畝,但農戶軟磨硬泡,,希望孫愛清能把四分地的錢抹掉,。**后,還是孫愛清做出了讓步,,給這家農戶按7畝來算,。
拿到收來的錢,孫愛清每一張都檢查得很仔細,。她說,,以前時常會收到假錢,這樣一天的辛苦就打了水漂,。
過了一會兒,,剛才張羅他們進村干活的年輕人小張又走了過來,和孫愛清攀談起來,。一番談話之后,,孫愛清才明白,原來,,他們的同伴昨天把小張家的二十畝地割了,,沒收錢,算是作為小張介紹他們進村干活的好處,。小張的話聽起來有些繞,,一會兒表示“咱不能提錢”、“沒有找你要”,,但轉頭又說“你高興給兩個,,你不高興你說你沒掙錢,我也不會說”,。孫愛清聽來聽去,,小張的意思似乎還想從中再收取一些好處費,她猶豫了一番沒敢答應,。
下午兩點多,,正在他們干得精疲力盡時,小張家送來了些午飯,,這讓夫妻倆很是感動,。孫偉夫婦平時的午飯就是泡面和水,因此這樣的午飯顯得格外奢侈,。記者注意到孫偉的脖子和耳朵都沒有洗干凈,,但夫婦二人并不那么在意,“洗了也沒有”,,“等下還是一樣”,,把嘴巴和手洗干凈就行了,。
因為天氣太熱,,李偉只吃了兩小碗面條,,就急忙起來干活。記者詢問二人為何不休息片刻再干,,夫妻倆顯然頗為心急,,李偉告訴記者,這會是收小麥**佳時候,,不能再等了,。
下午,小張又帶著李偉夫妻倆轉戰(zhàn)到村西頭的大片麥地里干活,。在量地的時候,,村里的農戶又和孫愛清發(fā)生了分歧。農戶稱自己的地是二畝三分地,,但孫愛清量出的卻是二畝九分地,。
農戶們辛苦了一年,精打細算,,但像孫愛清這樣的麥客干的也是辛苦活,,也想為自己多爭取一些利益。**后,,這場分歧還是以孫愛清少收20元錢收場,。
這塊地的旁邊還有一塊三畝多的麥地,是小張親戚家的,。夫妻倆正想一鼓作氣地干完,,但是一個更大的麻煩來了。這家人竟然不愿意付給李偉夫婦工錢,,原因是倆人吃了他們的飯,。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吃了一頓面條,,居然要花200元錢,,頂著大太陽跑了大半天的孫愛清覺得很無奈,也覺得很委屈,,獨自在一邊默默地流著眼淚,,看著還在埋頭苦干、尚不知情的丈夫,,她心里說不出的難受,。加上昨天白割的十幾畝地,夫妻二人辛辛苦苦給人家割了20多畝地,,到頭來卻沒拿到一分錢,,盡管萬般不情愿卻也無可奈何,。
晚上十點,李偉和同伴們陸續(xù)收工,。這一天,,夫妻倆一共割了不到70畝地,總共收入2800元錢,。其中有將近6,、7畝是小張親戚家的地,**后都沒給錢,。
小張親戚顯得理直氣壯,,堅決說自己收麥不掏錢。孫愛清試著跟他理論,,因為之前電話聯系的時候只說可以給優(yōu)惠,,沒有說不給錢的。但一番爭論下來,,小張親戚仍然無動于衷,,孫愛清很生氣,割了6畝地應該收入300元,,孫愛清只當自己吃了一碗300塊錢的面條,,“你不講理,我也不要了”,。
李偉夫婦說,,這樣討價還價、蠻橫無禮的事情幾乎每天都會發(fā)生,。但是現在生意不好做,,他們又是在異鄉(xiāng)干活,很多時候能忍就忍了,。此刻也來不及傷心,,簡單洗漱、換洗衣服之后,,李偉還得聯系明天干活的地點,。
李偉給山東菏澤打了電話,詢問對方的麥子是否已經割了,,還讓對方幫自己聯系是否有別家的麥子沒有割,。但菏澤的麥子已經割了三天了,本來想著能去這里,,沒想到還是慢了一步,。而山東德州的麥子,也還要一個禮拜的時間才能收割。
李偉拿出地圖,,盤算著明天到底該去哪兒,。孫愛清在一邊感嘆著這兩年生意越來越不好干,還不如前兩年呢,,那時候的車少,。
大多數走南闖北的麥客都會雇工輪流干,可李偉夫妻倆一年凈收入7,、8萬,,怎么都舍不得雇人,白天李偉一個人干活,,晚上趕路也是靠他一個人開車。而雇一個人一年要付6萬5,,夫妻二人無力承擔,。
可就在夫妻倆感嘆錢不好掙時,小張和親戚們還在盤算著從他們這里再多要一點提成,。小張招呼夫妻倆先吃點飯再走,,但二人心有余悸,看著對方做好的晚飯,,李偉夫婦擔心還是一場鴻門宴,,不敢再吃,拒絕后準備開車趕往山東,??吹竭@樣,農戶們開始攔著車,,不讓他們走,。
農戶們向二人提出一畝地拿十塊錢的提成,這讓夫妻二人感到十分生氣,,本來就給他們白割了地,,現在還管自己要錢,還攔著車不讓走,,孫愛清氣得直呼要“上政府掰掰”,。雙方隨后爭吵起來,小張的親戚跑到**前面的車面前,,攔著不讓走,,堅持要400塊錢的生活費。
一直僵持了一個小時,,李偉夫妻倆為了息事寧人,,**終還是每輛車掏了100塊錢。拿到了300塊錢,小張的這幾位親戚,,才終于放他們離開,。
深夜12點,李偉夫妻倆和同伴們還沒有吃晚飯,,他們一路開到正陽縣城,,找了個地方吃飯,剛才發(fā)生的事情讓每個人心里都很難受,。
李偉說,,這樣的事情他碰到的多了,迫不得已,。這幫人欺行霸市,,把整個村子的地全占了,只有他自己帶的車能夠來收割,,其他的車一律趕走,,然后抬高價格。碰到這樣的事,,李偉很是無奈,,沒有一點辦法,因為也沒有時間跟他們耗,。這頓晚飯,,孫愛清什么也沒吃,一天的疲憊和生氣,,讓她什么都吃不下去,。
今晚,他們睡覺的地方就是路邊大樓的走廊下面,。在外面干活,,為了看車,也為了省錢,,他們通常都是睡在馬路邊上,。不下雨的時候還好些,一下雨就讓他們措手不及,。夜色已深,,夫妻二人和衣睡下,而等待他們的又將是辛苦的一日,。
二,、夏收戰(zhàn)場競爭激烈忍痛降價只求有活可干
麥客們干的都是“搶時間的活”,必須跟隨著豐收的腳步,,馬不停蹄地一個地方接著一個地方的連續(xù)作業(yè),。因此,,他們過著一種游民式的生活,為了省錢,,同時也為了收割機安全,,他們并不會進旅館住宿,加油站或公路邊通常就是他們的棲身地,。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吃苦受累都不怕,**怕的是,,沒有活兒干,,賺不到錢。
次日早上五點,,匆匆在加油站旁邊洗漱完畢,,李偉夫婦打算繼續(xù)往北走,尋找干活的地方,。李偉告訴記者,,到了一個地方就是下鄉(xiāng)轉,誰看見了就干,。
收麥子的時候,機器走過的地方都會揚起很大的灰塵,,沒有什么防護措施,,李偉的臉上、鼻孔,、耳朵里全都是黑的,。李偉說,干一天活之后,,吐的痰都是黑色的,,眼睛也會充血。而當記者問起李偉他們每天吸入那么多粉塵怎么應對的時候,,李偉的回答令人揪心,,他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
干活的時候,,李偉都需要在收割機上面站著操作,,這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一個月下來,,讓他感到十分疲憊,,雖然下雨會耽誤干活,但他心里還是希望能下場雨,,這樣就有理由歇一歇了,。李偉告訴記者,昨晚1點鐘才睡下,結果4點鐘又開始抽筋,,抽了三次,。
李偉夫妻倆今年都是47歲,兒子在外面做生意賠了錢,,女兒在外面上大學,,每年也需要很大的花費,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幾乎都壓在了夫妻倆的身上,,他們沒辦法停下來,。兒子那邊還有孫女和兒媳婦要照料,女兒才上大二,,一年的生活費和學費也要三萬多,。
李偉做麥客已經有8年的時間了,每年從南到北有6個月的時間在外面,,前幾年一年的凈收入7,、8萬元錢。但是現在生意卻越來越不好做,。生意好的話一天能掙3000塊錢,,其中800塊錢加油,再去掉1000塊錢費用,,也就沒剩下什么了,。而且現在車子多了,價格上不去,,收入自然也就少了,,以前是100塊錢收一塊,現在60塊錢也要干,。車多的后果還導致他們在加油站幾乎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了,。
不光是車子多了,競爭還來自于收割機的型號上,,記者在采訪中見到一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是來自山東淄博麥客的。父親王春法帶著女兒,、女婿一家三口在外做這行也已經很多年了,。王春法告訴記者,沒想到今年的生意比較好,,但自己也已經割了兩天一夜沒有睡覺,,十分疲憊。
今天李偉干活的地方,,王春法的大型聯合收割機也開到了這里,。競爭中,,李偉的小型收割機明顯敗下陣來。
因為大型收割機收的比較快,,秸稈粉碎的也比較好,,很多村民都是排著隊等著大型收割機來收。更為關鍵的是,,大型聯合收割機的要價才每畝地50元,。為了能兼收水稻,李偉買了這樣的小型收割機,,成本比大型聯合收割機更貴,,也更費油。
為了能搶到生意,,李偉也只能隨行就市,。無奈之下,今天,,李偉收麥子的價錢又比頭天低了10元錢,。李偉告訴記者,收割的價錢都是老百姓定的,,他們愿意出什么價錢就是多少,,而非麥客們能說了算的。在大型收割機的面前,,李偉只能收小塊的地,,這也讓李偉他們感到頗為無助。
三,、異鄉(xiāng)闖蕩孤獨無助夫妻二人相互扶持
除了身體的勞累,吃不好飯,,睡不好覺,,來自同行的競爭壓力也在這場夏收的戰(zhàn)場上無處不在。但是說起自己在外面走南闖北做麥客的生活,,李偉**在意的還是身在異鄉(xiāng)的孤獨和無助,。李偉說,在外面的時候沒人幫自己說話,,他們都欺負外鄉(xiāng)人,,有時甚至故意刁難。
又是一天過去了,,李偉夫妻倆一整天都沒有吃飯,,李偉還是每天干完活打電話聯系著第二天干活的地方。八年來,,李偉和孫愛清相互扶持,,用自己的雙手勤勞努力的工作著,,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越過越好,他們更希望自己能夠有尊嚴的活著,。記者在麥地里看到這樣一幕,,妻子孫愛清細心地用車上的小水箱幫李偉沖涼,一邊幫他擦身,,一邊囑咐他要省些水,。
競爭很激烈,明天該去哪里,,他們還不知道,。身體很疲憊,還能再做多久的麥客,,他們也不知道,。但為了生存,李偉和孫愛清一直在忙碌著,、隱忍著,、堅持著,他們希望明天會更好,。
半小時觀察:李偉夫婦也許并不是麥客中的**典型,,但他們的工作生活,卻是每一個麥客的生動寫照,。既要承受高強度的勞動,,又要忍耐臟兮兮的工作環(huán)境,吃不好睡不好,。一年的收入,,還要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有時還要在陌生的環(huán)境與各色人等展開周旋?,F在柴油漲價,、競爭加劇,更加大了他們賺錢的難度,。一年之計在于春,。對麥客們來說,“春”就是搶收,,就是時間,。我們也希望當地農機部門能夠為這個群體充當指導和靠山的角色,讓他們在與時間的賽跑中,,多收獲一些驚喜,,少承受一點失意。
- 游客發(fā)布于2013-06-14 20:24特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