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中被問責的一些高官近日被網民爆出已經異地做官甚至升官,,引發(fā)我等老百姓對我國官員問責制度的追問與疑惑,。
據《新京報》報道,,今年3月因三鹿奶粉事件被中紀委監(jiān)察部給予行政記過處分的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jiān)管司原副司長鮑俊凱,,早在去年就已調任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鮑俊凱不僅毫發(fā)無損,,還由副廳級升為正廳級,。
同樣因三鹿奶粉事件被河北省紀委、省監(jiān)察廳給予記過處分的河北省農業(yè)廳原廳長劉大群,,則在今年1月正式出任河北邢臺市市長,。
河北省紀委今年三月宣布對他進行處分時,,劉大群廳長早已搖身變成劉大群市長,,官位也是穩(wěn)如泰山。
去年9月,,三鹿毒奶粉事件引起社會嘩然,。中國高層緊急成立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并對國家質檢總局和河北石家莊的領導進行了處分。高層的問責行動受到輿論的好評,。今年3月,高層擴大三鹿奶粉事件的問責范圍,,鮑俊凱,、劉大群分別受到行政記過處分,。
此種形勢之下,,有學者指出我國問責制只是搪塞民意“問責秀”:被中紀委處分的副司長居然在處分前就異地升官,,被河北省紀委處分的廳長也早已出任一市之長,不僅表明中國的官員問責制只是搪塞民意的“問責秀”或“假問責”,,也顯示出官員階層仍是一個不受公眾監(jiān)督的特權集團。
高官問責在中國并不多見,,但被“問責”高官異地做官或很快復出的現象屢見不鮮。2003年,,因處理SARS疫情不力,,衛(wèi)生部長張文康與北京市長孟學農被免職。當時,,一些媒體高調贊揚中國終于迎來了官員問責的新時代。但不久后,,張文康轉任宋慶齡基金會副主任,并當選全國政協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副主任,;而孟學農則出任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后任山西省省長,。
2003年12月23日,重慶開縣井噴特大事故奪去了243條人命,,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馬富才引咎辭職,但他不久就復出擔任國家能源辦副主任,;
2005年11月,國家環(huán)??偩志珠L解振華因松花江污染事件引咎辭職。一年后,,解振華出任位高權重的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
被“問責”的地方官員也同樣紛紛復出:因震驚中外的黑磚窯事件被撤職的山西臨汾市洪洞縣原副縣長王振俊,,很快又擔任該縣縣長助理;因“6·28群體性事件”被撤職的貴州省甕安縣縣委書記王勤則被調任黔南州財政局副局長,,仍為正處級官員。
毫無疑問,,輕易異地做官影響政府公信力,。面對官員階層這一強勢集團,公眾和輿論監(jiān)督基本上無能為力,,權力的傲慢不言自明,。一位學者說,,在現有體制下,,官場是由許多復雜的關系網組成,。絕大多數官員都是某個關系網的一部分,。只要不犯政治錯誤,,大家都會依照潛規(guī)則彼此關照,。而這些推動官場運行的潛規(guī)則恰恰是輿論無法監(jiān)督的死角。人民日報今年3月26日發(fā)表題為《高調問責不能低調復出》的文章,,希望被問責官員的復出應當公開透明,給公眾一個交代和解釋,,而不應和公眾“躲貓貓”。
官員復出需要有哪些條件,,需要有哪些公開的,、民主的程序?如果無理,、無據,、無程序,那么問責制度本身可能就需要被問責,!
發(fā)表于 @ 2009年04月11日 00:31: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