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xiàn)在的位置:農(nóng)機通首頁>>農(nóng)機博客>>東方農(nóng)機>>默認>>
今天話祭灶收藏

我國春節(jié),,一般是從
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xí)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shè)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shè)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shù)纳裣瘛]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jiān)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lián),,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jiān)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jù)灶王爺?shù)膮R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yīng)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shù)膮R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guān)系,。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shè)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并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將竹篾扎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涂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涂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边@是用糖塞住灶王爺?shù)淖?,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涂完灶王爺?shù)淖旌螅銓⑸裣窠蚁?,和紙與煙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shù)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送灶習(xí)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他在《送灶日漫筆》一文中說:"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們那里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了,。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diào)嘴學(xué)舌,,對玉帝說壞話,。"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于《后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后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唐宋時祭灶的供品是相當豐富的。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祭灶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fù)云,,乞取利市歸來分。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因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yīng)該得到的吉兇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 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nèi),。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jù)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對于灶王爺?shù)膩須v,,說起來源遠流長。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經(jīng)是民間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據(jù)古籍《禮記·禮器》孔穎達疏:"顓頊氏有子日黎,,為祝融,祀為灶神,。"《莊子.達生》記載:"灶有髻,。"司馬彪注釋說:"髻,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抱樸子.微旨》中又記載:"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這些記載,大概是祭灶神的來源吧,。還有,,或說灶神是鉆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說是神農(nóng)氏的"火官",;或說是"黃帝作灶"的"蘇吉利",;或說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眾說不一。民間則流傳著一個頗為有趣的故事,。
據(jù)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臺,,東街請,,西坊邀,都夸獎他壘灶手藝高,。年長月久出了名,,方圓千里都尊稱他為"張灶王"。說來張灶王也怪,,不管到誰家壘灶,,如遇別人家有糾紛,他愛管閑事,。遇上吵鬧的媳婦他要勸,,遇上兇婆婆他也要說,好像是個老長輩,。以后,,左鄰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張灶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壽終正寢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張灶王一去世,張家可亂了套,,原來張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聽他吩咐,現(xiàn)在大哥離開人間,,弟弟只會詩書繪畫,,雖已花甲,但從未管過家務(wù),。幾房兒媳婦都吵著要分家,,畫師被攪得無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臉,。有天,,他終于想出個好點子。就在臘月二十三日張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著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灶壁上,飄動著的燭光若隱若現(xiàn)顯出張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畫師說:"我寢時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準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灶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懇求灶王爺饒恕,。從此后,,經(jīng)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后,,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其實,,臘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畫師預(yù)先繪制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zhèn)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所以當鄉(xiāng)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只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灶王像分送給鄰舍。如些一來,,沿鄉(xiāng)流傳,,家家戶戶的灶房都貼上了灶王像。歲月流逝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給灶王爺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習(xí)俗,。祭灶風俗流傳后,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guī)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發(fā)表于 @ 2007年02月10日 07:55:00 |點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