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機行業(yè):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
農機行業(yè):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
創(chuàng)業(yè)黑馬董事長牛文文有句名言“現在開始,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生意本質已經開始發(fā)生變化,,行業(yè)還是那個行業(yè),,但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商業(yè)模式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結果,,比如滴滴出行打破了傳統(tǒng)出行方式以及沖擊了出租車行業(yè),,同時造就了數千億的私家車共享市場,。憑什么重做一遍?我認為是重新洞察需求,,重新認知用戶,,順著用戶了需求方向,找到催生行業(yè)巨變的力量,,并匹配相應的商業(yè)模式,,就可以用全新的方式把過去的生意再重新做一遍。
經過深入思考和系統(tǒng)梳理,,筆者認為在農機行業(yè)至少有以下幾種生意可以重新做一遍,。
重做動力機械:升級換代中的三重機遇!
做生意要抓大放小,,或叫找準主航道,,那么農機行業(yè)的大生意和主航道是什么呢?答案當然是動力產品,,就拖拉機和聯合收獲機來講,,兩個行業(yè)每年產值約為400億、150億元,,加起來550億元,,這就是農機的主航道,重新做農機生意,,首先要做好拖拉機和聯合收獲這種主流細分行業(yè),。
但大家都知道象拖拉機和聯合收獲機這種傳統(tǒng)農機,基本需求已經飽和,,未來的機會點在于三個方向:升級換代,、新生需求和存量掘金。
升級換代,。著名農資營銷專家劉春雄認為,,國內農資行業(yè)當前的消費升級是“主流換檔”,什么是主流換擋,?就是消費者需要更好的產品,,品質更高的產品,農機產品上就是用戶需要效率更高的,,駕駛更舒服的,,掙錢更多的,開起來更有面子的產品,。
新生需求,。對于傳統(tǒng)的農機產品,不但體現在老用戶的需求升級,更重要的是新農人的全新需求,,比如我們服務的一個流轉了30000畝的農業(yè)開發(fā)公司,要求農機經銷商做為他們的采購代表,,產品要求全部是進口,,而且要經銷商幫助培訓機手和負責全程化的服務,這已經遠遠超出傳統(tǒng)農機的銷售范疇,,其中更多體現的是專業(yè)知識和服務內涵,。
存量掘金。國內近十年時間里已經銷售出了超過3萬億的農機,,其中拖拉機和聯合收獲機兩大類動力產品也有約4000億元的存量,,把這些存量資源用好用活,也是一個驚人的藍海市場,,比如共享家農機,、二手農機、農機再制造等,。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來,,傳統(tǒng)農機中的動力產品不但每年有固定的需求,值得堅守,,而且升級換代,、新生需求和存量資源中還蘊藏著數千億的商機,你說值不值得重新干一遍,?
重做收獲機:經濟類作物和特色收獲孕育獨角獸,!
在這里我們把收獲機從動力機械中單獨提出來說一說。
三在糧食作物聯合收獲機行業(yè)每年有約150億元的需求規(guī)模,,這是收獲機行業(yè)的定海神針,,但除此之外,經濟類作物收獲和特色作物收獲機械也有巨大的需求,,還有一些小眾作物還是長尾市場,,整個加起來需求規(guī)模并不比三大作物小,但這些作物當前機收率很低,,市場空間很大,,每一個行業(yè)都有可能孕育出獨角獸公司。比如以下的細分子行業(yè):
采棉機行業(yè),。全球的采棉機市場,,5行、6行及以上基本上被約翰迪爾和凱斯紐荷蘭這兩家大佬瓜分,,國內每年約4-5個億的市場需求,,主要集中在新疆市場,預計后期隨著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內地的棉花種植面積有望提高,,**終會出現5-8個億的需求空間,,筆者看好采棉機的國產替代,主要原因是國內已經有超過十家的有實力的企業(yè)進入采棉機領域,,如中東風農機,、星光農機、重慶機電,、新疆缽施然,、山東天鵝棉業(yè)、中國農機院,、農業(yè)部南京農機化所,、貴航、鐵建重工等,,眾多的企業(yè)參與進來,,可以平攤研發(fā)、營銷,、試錯,、推廣等費用,相信十幾年企業(yè)中**終會有兩三年脫穎而出,,屆時在全球采棉機行業(yè)中,,將形成迪爾、凱斯,、中國造三足鼎立的格局,。
中藥材收獲機。這是一個中國獨有而全球**無**有的生意,,所以非常值得做一遍,,機會無限,并且屬于難得的高端市場,,別的不說,,就舉一個小小的例子吧,四川和山東地區(qū)種植的麥冬,,種植非常集中,,當然機收率幾乎為零,2017年四川三臺地區(qū)收一畝麥冬人工成本為700-900元,,當地合作社自己改造的簡陋的收獲機,,收一畝600元,這也比人工要便宜100-300元,,效率提高至少10倍,,全國種植約15萬畝麥冬,,全部用機械收,需要500臺,,以此類推,,甘草、黃芪,、板藍根,、三七、川芎,、丹參、苦參,、黨參,、生地等數百味塊莖類中草藥將需求數千,甚至上萬臺的收獲機,,考慮到中草藥經濟價值要遠高于糧食作物,,中草藥收獲機的售價和盈利空間也要高于傳統(tǒng)農機,整體看是個需求空間巨大而充滿想象力的市場,。
國內經濟類作物成百上千種,,特色作物也數不勝數,這些作物機收率都很低,,有的甚至還沒有研發(fā)出可用的機器,,所以是個典型的需求分散,品類繁多而商業(yè)價值巨大的市場,,每種作物收獲機械都有可能孕育出一兩個獨角獸公司出來,。
重做農用無人機:資本助力,硬件和服務迭加機遇
植保無人飛機應用的場景是在農業(yè)生產領域,,幾乎所有的農作物都可以用無人飛機打藥,、噴粉,未來看好農用無人飛機在兩個領域的使用:
植保飛防,。也就是打藥和噴粉環(huán)節(jié),,主要使用在農業(yè)和林業(yè)上,農業(yè)上糧食作物一年3-5次噴藥,,經濟類作物一年8-12次,,可以說是所有農機里使用頻率**高的農機了,因為用的多,,所以其性價比優(yōu)勢會越來越明顯,。
種植環(huán)節(jié)。大疆,、極飛,、漢和等企業(yè)在噴藥機型上死磕的時候,,珠海羽人卻另辟蹊徑,推出了水稻直播無人飛機和顆粒肥撒肥無人機,,如果技術上沒和大問題的話,,無人飛機極有可能會替代了插秧機和還沒有發(fā)展起來的水稻直播機,并且會顛覆數千年來全球水稻種植模式,,成為劃時代的革命性的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農用無人機背后的資本力量。農用無人機背后站著十幾家實習難厚的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背后雄心勃勃的資本方,,比如隆金通用,、新安股份、宗申股份,、芭田股份,、德奧通航等,植保無人機行業(yè)還造就了超過十家新三板上市公司,,有些公司甚至具備轉入主板或自己獨立主板IPO的實力,,比如全豐航空、艾森博,、易瓦特,、眾和植保等。
除了這些,,跨界的野蠻人則是更可怕的資本力量,,全球知名的無人機領軍企業(yè)大疆創(chuàng)新強勢進入國內無人機領域,并已經引領行業(yè)發(fā)展,,深圳極飛科技和無錫漢和背后都有強大的資本,,極飛2014年就得到2000萬美元A輪融資,漢和2017年得到1.5億融資,,小小的機器還肩負著資本的雄心和價值放大的期望,。
圖:農資行業(yè)A股上市公司
從商業(yè)價值判斷,未來農用無人飛機在硬件和軟件上都會有超過千億的需求空間,,機構預測2020年將有70億的需求,,而更大的商業(yè)價值在作業(yè)服務上,據預測植保無人機普及之后,,如果滲透率達到50%,,光植保噴藥一年的作業(yè)服務費用能收到600億元,這只是測算的是大田作物作業(yè),,另外直播和施肥作業(yè)還不算在內,,整體算下來,作業(yè)服務市場規(guī)模一年不會低于1000億元,。
圖:植保無人飛機硬件行業(yè)規(guī)模預測
圖:國內植保無人飛機作業(yè)服務市場需求測算
重做果園機械:政策紅利和培育期先行機會
圖:國內主要農作物面積
從種植面積看,,在2017年國內果園種植面積達到2.76億畝,,排在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和蔬菜之后,,成為第五大農作物,并且按專家判斷2030年前國內水果種植面積仍會增加,,肯定會超過3億畝,。
種植高端水果的,一畝收益過萬元的常見,,蘋果種植收益也是差不多是糧食作物的十倍,,所以說與種莊稼相比,種果樹更劃算,。
國內果園機械化水平可以說是不是一般的低,,也是不可多得的藍海市場,未來果園機械的機會在于傳統(tǒng)老園子的機械人改造和新建園子的全新的需求,。
新建標準化果園就完全是和歐洲美國同步的高大上的需求了,國內農機要抓國產化的機遇,,盡快引進消化吸收并靠性價比打出一片天下來,。
重做蔬菜機械:快速普及的規(guī)模需求和高附加值的溢價
蔬菜是我國第一大農作物,以2013年數據為例,,種植面積3.01億畝,,產值1.5億元,而小麥,、玉米,、水稻等谷物產值之和才1.3億元,2008年-2017年,,種植面積持續(xù)增加,,累計增加6800萬畝,未來十年蔬菜種植面積將穩(wěn)定在3.2億畝左右,。
3.2億畝的種植面積是什么概念呢,?2017年全國小麥種植面積是3.6億畝,也就是說蔬菜種植面積已經快趕上小麥了,,由于蔬菜是種植分散,,農藝復雜,收益高,,這決定著蔬菜對農機需求量更多,,并且需要技術含量高,更復雜更智能的機器,,整體需求規(guī)模不比小麥低,,當然整體規(guī)模不會低于100億元,。
圖:國內四大主要作物綜合機械化率
那么種植面積這么大,機械化水平怎么樣呢,?據中國蔬菜協會的統(tǒng)計數據,,截止2016年國內蔬菜綜合機械化水平只有20%,據說歐洲和美國超過80%,,國內**頭痛的移栽和收獲環(huán)節(jié)連1%都不到,,可以說90%的蔬菜還是靠人工來收獲,收一畝生菜的人工成本是800-1000元,,收一畝胡蘿卜是500-800元,。
蔬菜是個比果園全程機械化市場空間還要大的行業(yè),畢竟人可以不吃水果,,但不能不吃糧食和蔬菜,,否則要得壞血病的,而可喜的是,,這個機會窗口才剛剛打開,,并且窗口后面的空間還會增加。
重做保護性耕作機具:從北方向全國普及和政策紅利
土壤的退化,,導致全球每年有200萬至1200萬公頃不再適合農業(yè)生產,,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農業(yè)生產過程中對土壤翻動太頻繁,而保護性耕作就是對土壤不翻動或盡量少翻動的情況下種莊稼,,這種模式在美國和歐洲,、南美洲等地區(qū)已經深入人心,成為**平常不過的種植模式,,美國保護性耕作覆蓋率80%以上,,加拿大70%,但對于有5000年精細化農業(yè)的中國來講,,讓農民接受這種“懶人種田”的方式還是很困難的,。
國內的保護性耕作主要在東北三省的內蒙地區(qū)推廣,前期主要是政府在強力推動,,重點地區(qū)是吉林,、遼寧和黑龍東的玉米種植帶,近幾年由關外向關內擴大,,品種由玉米向小麥,、馬鈴署、雜糧等作物擴散,。
后期保護性耕作主要還得抓政策的紅利和項目的機會,,產品上要關注秸稈粉碎還田機、聯合整地機,、免耕播種機等,,因為有東北地區(qū)成熟的模式,,后期國內保護性耕作推廣速度會很快,對于企業(yè)來說,,產品方面有現成的案例可借鑒,,比如學習吉林康達公司的玉米免耕播種機的推廣模式。
土壤修復:萬億政策紅利靜待花期
對于農機行業(yè)來說,,土壤修復是一個全新的商業(yè)機遇,,從國外發(fā)達國家經驗來看,西方經濟發(fā)達國家土壤修復行業(yè)已經了三四十年,,土壤修復也是國家環(huán)保投資的重點,,可以占到環(huán)保總產值的30-50%,,占GDP的比例在躍進階段可以達到0.7%,,在成熟階段可以達到0.5%左右。對標海外走過的道路,,假設土壤修復的市場達到GDP的0.3%,考慮中國2020年GDP能達到75萬億元,,對應的市場規(guī)模為2500億元/年。
就中國耕地修復市場看,,根據全國18億耕地總量和19.4%的污染超標率估算,,我國有近3.5億畝耕地不同程度污染待治理,其中重度污染的量合計為133億立方米,,假若處理深度1米,以處理一立方米土壤均1000元來估算,,考慮場地修復,、礦山修復和重度污染耕地修復我國土壤修復的累計潛在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20.9億元。
表3:不同類型浸染土土壤待修復量
對于農機行業(yè),,當前正處于轉型升級期,,也處于**大的不確定期,前期未滿足的需求和轉級升級的需求,,以及不斷涌現的新生需求,,都將讓我們應接不暇,機會就在身邊,,只需要我們去行動,。
- 游客發(fā)布于2018-10-07 06:49為什么不說中國農機與國外農機的差距有待提升。種糧大戶都用進口農機那中國的農機出路在哪?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