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宅基地改革:以保護農民利益為前提
宅基地改革:以保護農民利益為前提
此番宅基地改革的破冰意義,,就體現(xiàn)于它既能保護農民利益不受損害,,又滿足了市場整合資源的訴求。
資料圖
據(jù)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近日下午主持召開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會議的其中一項議程是宅基地改革。會議強調,,拓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范圍,,已經有了前期的實踐基礎,要嚴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平衡好國家,、集體,、個人利益,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不得以買賣宅基地為出發(fā)點,,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中央深改小組此番表述,,具有清晰的政策導向意義,。首先是劃定了地方政府的權力邊界,即不得以城鎮(zhèn)化為由拿走農民的宅基地;其次是為資本注入農地設定了禁行線,,農民的宅基地不是不可以租賃,、入股,以“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但所有改革,,都得以保護農民宅基地法定的基本權益為前提。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擴展,、城市化進程加快,一些地方為了換取城鎮(zhèn)建設用地指標,,盯上了農民的宅基地,。先是不少地方確實存在為數(shù)不少的閑置宅基地,后來則發(fā)展到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強迫農民搬出院落,、搬上樓房,。在矛盾尖銳的地方,甚至會整村拆遷,,由此也引發(fā)血案,,教訓極其深刻。
此外,,隨著宅基地改革的推展,,此前也有不少人誤傳稱,城里人可以去鄉(xiāng)下買房置業(yè)。在一些地方,,確有城里人購買并長期使用農民的宅基地,,有工商資本也嘗試進入農村。這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認識上的混亂,。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國土資源部負責人就明確表示,,城里人特別是工商資本不能夠進入到農村進行宅基地的交易和買賣,。
閑置的宅基地確實需要整合和盤活,不過中央深改小組此次明確了“不得以買賣宅基地為出發(fā)點”,,這再次明確了改革的初衷,。事實上,此番宅基地改革的破冰意義,,就體現(xiàn)于它既能保護農民利益不受損害,,又滿足了市場整合資源的訴求。
此前啟動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
據(jù)報道,作為全國33個土地改革試點區(qū)縣之一,,廣東佛山市南海區(qū)兩年來進行了多項有益的探索,,當?shù)爻闪⒌募w土地整備中心,以托管方式對存量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行整合和土地前期整理開發(fā),,統(tǒng)一招商,、統(tǒng)一入市。這其中,,關鍵的步驟是通過確權保障農民權益,,當?shù)匾?guī)定,農地必須在完成土地確權,、整備之后才能入市流轉,。
當然,這一改革仍有待完善,,是否具有“可復制可推廣”的價值,,也有待評估。況且,,即便在南海,,村民對將集體土地納入鎮(zhèn)、區(qū)一級管理的意愿也并不強烈,,雙方達成一致的難度還比較大,。改革遇到一定的阻力與困難,是正常的,它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改革的機遇所在,。
2013年,九三學社發(fā)布的一份有關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農村常住人口每年以1.6%的速度減少,,但農村宅基地卻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由此也可見,,加快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特別是在城市建設用地高度緊張的背景下,,整合,、盤活宅基地,已經成為一件農民受益,、市場歡迎的急務,。
只是,農地改革從來都不單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正如有學者所言,,“涉及農村土改,既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很可能一個地區(qū)一個樣。”如何從“個別”中找到“共性”,,并將其推廣開來,,使廣袤大地上的農民從中獲益,正是改革的方向與意義所在,。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