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毀容又短命”鐵牛何時不露宿(組圖)
“毀容又短命”鐵牛何時不露宿(組圖)
張福林拆卸下農機皮帶后,,搬進室內存放,,避免暴曬。
機庫狹小,,農機只能停進發(fā)動機那頭兒,。
幾場春雨過后,農機鏈條上已滿是銹跡,。
當城里人發(fā)愁為自己的愛車尋找停車位時,,京郊農村的農機大戶也在為大型農機缺少機庫而擔憂。這些“大塊頭兒”下田干活兒時間短,,在家歇著的時間長,,經不得風雨,相比家用小轎車更顯幾分“嬌貴”,。由于農機具缺少安身之地,,大都露天存放,日曬雨淋,,極易生銹老化,,縮短使用壽命,成為合作社理事長和農機大戶的心病,。
機庫難建難在錢缺地緊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別人都盼著這兩天能多下兩場春雨,可張福林卻整天為下雨擔驚受怕,。老張是北京福源廣農機服務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剛一邁入春天的門檻兒,他就整天關注著天氣變化,。
“我們合作社有大小農機具15臺套,,由于沒有機庫,全都露天存放,。”說起機庫,,張福林有一肚子苦水,,“這些農機具長時間日曬雨淋,油漆脫落,,尤其是鏈條和割臺,,幾場春雨下來就會生銹,如果這樣一直淋到三夏,、三秋,,不知到時候還能不能使用?”老張的擔憂很多城里人可能理解不了,,城里的汽車大都露天停放,,這農機具怎么反倒嬌貴起來?
其實,,這些農機具只是季節(jié)性使用,,小麥收割機一年一般只工作7至10天,玉米收割機一年也就工作兩三個月,,其他農閑時間擱置不動,。常言道:人閑懶、車閑散,。經常歇著的農機本就比經常使用的汽車故障率高,,加上很多零部件都裸露著,鏈條,、割臺怕雨淋,,皮帶、輪胎等怕暴曬,,這樣風吹露宿的,,使用壽命會大大縮短。農機售價不便宜,,零配件價格也不低,,小小一根鏈條,便宜的百八十塊,,貴的要幾百元,,割臺就更貴了,價格在8000元至1萬元左右,。
“錢還是小事,,關鍵是耽誤農耕!”張福林說,,每年春耕,、三夏、三秋時,,不少農戶都是一早就來堵門等候老張他們去進行農機作業(yè),,在老張看來,,這是一種信任,要是作業(yè)過程中因為機器故障耽誤了農活兒,,壞的是口碑,。老張嘆口氣說,如果有機庫,,在農忙時,,他們就可以利用陰雨天在機庫里修理、保養(yǎng)農機,,晴天抓緊時間作業(yè)。現在沒機庫,,農機一旦出現故障,,只能等好天兒時維修。
前段時間的那場春雨,,就把張福林兩口子折騰得夠嗆,。為了春耕,他們提前備下了不少機濾,、鏈條,、皮帶等配件,都是不能挨淋的,。下雨時,,兩人正在外忙著耕地,臨時趕回家收配件,,一通慌亂,,總算是都搬進了自己住的屋里。現在床下,、墻角,、柜子旁擺的都是各種配件。
八成以上配套設施不全
和張福林有著同樣遭遇的農機大戶不在少數,。部分合作社雖然有機庫棚,,農機暫時逃過了露天存放的命運,可隨著大型農機具補貼的不斷增加,,合作社農機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原本夠用的機庫也開始顯得有些捉襟見肘。有的農機合作社為了在有限的機庫里多停放幾臺農機,,只好把發(fā)動機那頭兒停進機庫,,另外一頭兒露在外面。
自2007年《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頒布實施以來,,隨著國家及市政府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機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使本市農業(yè)機械化裝備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發(fā)展迅速,規(guī)模不斷壯大,,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據市農業(yè)局農業(yè)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157家農機服務組織在工商部門注冊為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共有社員3550戶,從業(yè)人員1622人,,服務農戶數量達到7.9萬多戶,。這些合作社共擁有農機具4975臺套,農機裝備原值總額近3.17億元,,平均每個農機專業(yè)合作社農機裝備原值225萬元,。每年完成機耕、機播,、機收及其他機械作業(yè)面積共245萬畝,。
在購機補貼政策的推動下,合作社農機裝備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大部分合作社機具數量和機具配套能夠滿足作業(yè)服務需求,,但辦公場所、“三庫一場一間”(機庫棚,、配件庫,、油料庫、農機具清洗場,、維修間)配套設施建設水平滯后于農機裝備發(fā)展水平,,80%以上的合作社配套設施不完善,機庫棚不能滿足機具停放的要求,,大型機具露天存放比較普遍,,嚴重地影響了農業(yè)機械的使用壽命、技術狀態(tài)和使用效率,,直接影響農業(yè)生產,,與規(guī)范化建設標準存在較大差距。
鐵牛露宿遭受風吹雨淋
為解決農機具停放難的問題,,國土資源部,、農業(yè)部等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扶持機庫棚建設,。但是,,機庫棚不夠用的問題仍然困擾著農機合作社。機庫棚難建到底難在了哪兒,?
“錢缺地緊是邁不過去的門檻兒,。”說這話的是80后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小許,。大學畢業(yè)的他,正趕上國家扶持農機化發(fā)展的好時機,,小伙子辭去城里工作回村從父親手里接過了農機服務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的班兒,,一心想著大干一番,卻被建機庫這道門檻兒給攔住了,。
“從四五年前我就開始琢磨建機庫的事,,可都沒找到解決辦法。我們合作社現有40多臺套農機具,,因為沒有機庫,,只能蓋塊布露天放著。”一談到這個問題小許就郁悶,。他身邊有些農機合作社就因為建機庫的土地性質不對,,新建起的機庫成了違建。因此,,小許對這事格外謹慎。為解決機庫建設用地,,他認真查看過各種文件,,也向有關部門咨詢過,可都沒得到可行的辦法,。跟村里協商租地,,也沒有能建機庫的地;想在自家院子里蓋機庫不現實,,農機多是大塊頭兒,,庭院那點地兒根本不夠用;可要在開發(fā)區(qū)租塊地,,經濟上又負擔不起,。小許搖搖頭說:“我們鎮(zhèn)的開發(fā)區(qū)租地價格每畝20多萬元,合作社里的農機都擺放下至少需要5畝地,,光租金就要100多萬元,,再加上建機庫每平方米也得要1000元左右,實在不敢想,。”小伙子今年本打算再買進3臺拖拉機和2臺收割機,,可因為存放問題,不得不放棄了,。
多管齊下方能“入住”有盼
要擱以前,,這樣的問題還真不是事。以前在農村,,農機是個稀罕物件兒,,村里能有個一兩臺,,都放在村機務隊的庫棚里。但近幾年,,隨著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合作社進入了快速發(fā)展的軌道,與之相伴的農機具數量與日俱增,,機庫問題日益凸顯,,合作社將農機具露天存放實屬無奈之舉,也不是長久之計,。
對此,,中國農機化協會農機專業(yè)服務組織分會秘書長溫芳介紹說,近幾年我國一些地區(qū)已出臺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增加機庫棚建設財政補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機庫棚建設難題。然而,,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相比資金問題,用地指標則是更大的難點,。“國家現在出臺了一些合作社機庫棚用地政策,,但這些政策大多沒有實施開來,部委的文件在基層沒有配套的實施細則,,難以百分百落實好,。”她建議說,區(qū)縣可以通過“一把手”負責制度,,來統(tǒng)籌協調農業(yè),、國土等相關部門,共同協商,,搞好農機具及配套設備的庫房建設用地規(guī)劃,,為農民、合作社機庫用地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希望有關部門加大對機庫建設的扶持力度,可采取政府補貼一部分,、銀行貸款支持一部分,、農機合作社自己再出一部分的辦法,多方籌集資金,,為合作社搞好機庫棚建設提供支持,。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