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評論:企業(yè)切莫把農機補貼僅視為救命稻草
評論:企業(yè)切莫把農機補貼僅視為救命稻草
不久前,,各大媒體不約而同的公布了今年農機補貼的金額:217.5億元,。由年初傳聞的271億元一下子縮水53.5億元,。本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因為年初的271億元并不是政府公開發(fā)布的數據,只是坊間傳言而已,,傳言就不是板上釘釘,,傳言就可能存在變數。就是這樣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在行業(yè)內,,尤其是企業(yè)中,產生了近乎8級地震般的沖擊波,。悲情頓時籠罩整個市場,,大家開始懷疑今年農機市場會否如年初預測的那樣,沿著上升通道運行,,一些企業(yè)開始調整市場預期,,下調生產計劃。
其實,,我們需要冷靜的看待農機補貼,。從縱向看,今年的補貼額度并不比去年的少,為何對大家形成如此的沖擊呢,?這是由兩個誤區(qū)造成的:第一,,今年第一批的農機補貼資金200億元已于去年提前下發(fā),從時間上看,,全年已經過去一半,,大家誤以為第一批補貼資金已經使用的差不多了,下半年只有不到20億元的補貼,。第二,,近年農機補貼好像已成為一些企業(yè)的救命稻草,成為市場運行的風向標,,大有什么都可以變,,惟獨補貼只能增不能減,否則企業(yè)就會斷奶,。對此,筆者從一些業(yè)內朋友的電話中感覺真切,,其失望,、擔心、憂慮之情甚為濃厚,。
就第一個問題,,筆者從媒體報道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機補貼資金僅使用了133億元,,剩余67億元,加上17.5億元的第二批補貼資金,,下半年可用的補貼資金達84.5億元,,占全年補貼總額的近40%,補貼金額依然不小,。
就第二個問題,,筆者感到這是一個必須改變的生產經營理念問題。毫無疑問,,自2004年我國實行農機補貼以來,,補貼金額年度增勢強勁,成為農機市場強大的驅動力,,在一些企業(yè)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式,,即農機市場走勢由農機補貼額度決定。一次,,我去企業(yè)調查,,一個分管企業(yè)銷售的總經理與我開玩笑:老師,你的那些市場調研、市場策劃,、品牌推廣……對現在的市場已經不起作用了,,現在的農機市場是補貼市場,只要將公共關系做好,,市場就可高枕無憂了,。我聽后大吃一驚,一是感覺這個觀念很可怕,,二是感覺長此以往這樣做的企業(yè)很危險,。
筆者沒有否定農機補貼在市場發(fā)展中所發(fā)揮的巨大作用的意思,農機補貼確實在推動中國農機化方面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沒有農機補貼,,中國機耕水平不會實現機械化,小麥全程機械化不會提前到來,,水稻的機插水平不會快速提高,,玉米的機收水平也不會產生飛躍式增長。但我們同時必須看到,,在農機補貼形勢下,,一些農機市場依然跌宕起伏,一些農機需求依然張弛有度,,這說明什么,?說明我國農機市場有其內在的固有規(guī)律,不因農機補貼而興旺,,也不因農機補貼而衰亡,。農機市場的根本發(fā)展動力是需求。
今后我國農機補貼出現一些新動向是不可避免的,。第一,,農機補貼的補貼品類逐年增多,今年的補貼達到了12大類,、48小類,、175個品目,這決定了我國農機補貼資金不斷分散,。第二,,農機補貼作為政府引導市場需求的重要手段,隨著我國三大作物逐漸實現機械化,,其補貼的重點必將發(fā)生轉移,,一些“大眾產品”可能逐漸淡出補貼范圍,諸如與三大作物相關的一些機具,。相反,,作為“小眾產品”的經濟作物,,因為機械化水平很低,或將成為今后農機補貼的重點,。第三,,市場需求才是決定市場發(fā)展的根本動力,譬如今年南旱北澇的極端天氣,,導致我國的排灌機械同比增長150%以上就是一個例子,。第四,在同樣享受補貼的情況下,,企業(yè)之間的市場表現依然迥異,,以上半年全喂入水稻收割機為例,整個行業(yè)銷售嚴重下滑,,而個別企業(yè)逆勢增長,、供不應求。
農機補貼紅利本來是好事,,用好了是企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推動企業(yè)快速發(fā)展;用不好,,則可能成為“隱形炸彈”,,改變企業(yè)的發(fā)展方向。過分依賴必將產生嚴重后果:導致市場營銷能力,、產品研發(fā)能力嚴重衰退,導致市場研究,、營銷,、品牌傳播退步,導致技術,、產品創(chuàng)新式微……企業(yè)不可不思矣,。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