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北青報對著名央視戲曲頻道主持人白燕升的專訪,,報道說,**繁忙的那些年,,白燕升常常在想:一年下來我究竟說了幾句人話,?
“1996年1月1日,央視戲曲音樂頻道開播,,由于專業(yè)主持人奇缺,,那時的白燕升一個人主持近10個戲曲欄目,而且堅持了近兩年之久,。從去年起,,白燕升將主要精力放在戲曲頻道的招牌欄目“燕升訪談”,一邊感嘆同行者太少,,一邊又有意撤出一些欄目,。對此,,白燕升解釋說:“我不能再為了面子而馬不停蹄地主持若干欄目了,**繁忙的那些年,,我常常在想,,一年下來我究竟說了幾句人話?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說官話,、套話,長此以往,,觀眾早不愛聽了,。演員也同理,沒有儲備和積累,,而是停留在慣性上進行簡單再生產(chǎn),,觀眾是不會喜歡的。所以我佩服那些遠離媒體的藝術(shù)家,,能夠抽離出來是一種姿態(tài),,也是一種境界。我身處一個主流媒體,,但我又刻意遠離主流,,可以說是主流里的非主流。”
“燕升訪談”創(chuàng)辦3年多來,,一共采訪了300余位名家及戲曲界人士,,雖然面對鏡頭每個人的狀態(tài)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真實,但在這個平臺,,觀眾既看到不茍言笑的于魁智掉了三次淚,,也看到張火丁面對十個問題一言不發(fā),更有茅威濤永遠理不屈,、詞不窮……白燕升計劃兩年后推出第二本書,,就是想把自己這么多年來與戲曲名家對話的精華片段整理成文字。
談及多年來與戲曲界名家,、新秀的接觸,,白燕升感慨頗多,他不僅同很多人成為了朋友,,更成為了他們與戲迷間溝通引導(dǎo)的橋梁,,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在戲曲界樹立健康的輿論風氣。”
讀罷上面的文字,,我也在想,,自2000年大學畢業(yè)后叢事新聞工作以來,我究竟說了幾句人話,?可能也有不少時間在說官話,、套話,、廢話、屁話,,受眾愛不愛看只能是另一回事了,。我身處一個非主流媒體,力爭做非主流里的主流,,這是我的美好愿望,。
我作為一名“三小記者”--小行業(yè)小報紙的小記者,很多時候心有余力而力不足,,只能適應(yīng)環(huán)境,,這是生存的悲哀。您亦同乎,?理解萬歲,!
發(fā)表于 @ 2009年03月07日 12:45:00 |點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