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進友誼第九管理區(qū)蔣玉春家的大麥地,看到的不是翻耕的一片黑土地,,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綠油油的大豆田,。這是他在大麥地收后巧種大豆“北疆一號”的新做法。蔣春玉說,;“大麥地收后種大豆,,一年種兩茬莊稼,我種的“北疆一號大豆 ”抗寒力強,,生長周期短,,成熟了咱又有了一份收入,,不成熟便可留做牛、羊的青貯飼料,。
友誼第九管理區(qū)蔣春玉在大麥地收獲后復種大豆已有兩年的歷史,。2008年,由于他種植的大麥收獲早,,雨水調和,,加之天氣好,收完大麥后,,頭腦靈活的蔣玉春獲取了一條信息:嫩江縣有生長期75天的大豆早熟品種“北疆一號”,,該品種生育期短,適合第三,、第六積溫帶,,公頃產量在2一2.5噸。于是,,蔣玉春把愛琢磨種地的王國玉,、劉雪峰找到一起,決定引進“北疆一號大豆“進行復種試驗,。蔣玉春這年種植了1500畝大麥,,在收獲后將秸桿拋撒,進行旋耕整地,,播種“了北疆一號大豆”,。由于他科學管理,,加之大豆品種生長期短,,秋后公頃產量達到了2000斤左右。去年他復種的大豆試驗成功,,今年他又把有限的土地利用起來,,收大麥后又復種了600畝。他說:“今年的氣候較去年差,,復種大豆成熟了就收,,不成熟留做青貯飼料喂牛、羊,,咋的也比不種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