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北大荒英雄譜>>
《北大荒英雄譜》 |
|
為了創(chuàng)造新紀錄 ——記50年代“二王運動”締**者之一王世成 裴良玉 王澤生 1950年9月,北京,。 鮮花似錦,華燈輝煌,,群星薈萃,。新中國成立后的全國首屆工農兵勞動模范和戰(zhàn)斗英雄 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舉行。 在璀璨的群星中,,有一顆屬于北大荒,。他就是來自黑龍江省查哈陽機械農場的拖拉機手 王世成。 人有一次這樣的機遇就足夠驕傲一生的了! 而王世成那年只有18歲,。多么美妙的年華,,多么幸福的日日夜夜,他兩次見到了偉大領 袖毛澤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及其他領導人親自在他的小小的筆記本上簽名!激動的浪潮在他 心頭難以平靜,,多少難忘的戰(zhàn)斗歲月浮現在他的眼前…… (一) 1947年冬,解放戰(zhàn)爭的炮火還在轟轟作響,。一位青年農民懷揣一張進省城的“護照”,, 風塵撲撲地從吉林扶余縣來到齊齊哈爾北關區(qū),在嫩江省舉辦的第一期火犁訓練班報到了,。 他,,就是王世成,。 省火犁訓練班設在一個古老而幽靜的原崔姓地主家廟里,雖是青磚起脊,,但由于年久失 修,,只有殘垣斷壁在支撐著這座古剎的屋頂,顯得陰森可怖,。特別是風雪襲來,,四壁作響, 室內溫度立刻下降到攝氏零下十幾度,,學員們的被子上瞬間覆蓋一層白霜,。勞累了一天的王 世成被凍醒了,看看墻上的掛鐘剛剛三點,,他團了團被子又睡著了,。當掛鐘敲第六響時,他 翻身爬了起來,,趕緊奔向教學場,,借著朦朧的晨光一遍又一遍地看著,琢磨著停放在那里的 德式單缸火犁機,。 “它沒長腿怎么能跑,?不吃草料怎有這么大力氣?” “將來我要能把它開得滿地跑,,那該多帶勁,。”……… 越看越出神,,兩只手不由自主地伸向機車,,碰碰這,敲敲那,。開早飯的笛聲響了,,他才 一步一回頭地、眷戀地離開了這臺琢磨不透的怪物,。 早飯后緊張地學習開始了,,課堂雖然十分簡陋,但講壇上站的教師卻是“外教”,。高高 的鼻梁,,說起話來好像舌頭不轉彎似的,用生硬的漢語和不熟練的漢字講授著機車構造,、發(fā) 動機原理。其中**使人費解的是,,他們把火犁說成是“TpakTop”,,俄語的譯音是“拖拉克特 勒”,。隨著教師的語音,以后誰也不叫火犁機了,,習慣地叫起拖拉機,。后來才知道,這四名 所謂“外教”,,是省政府特意從富裕等地聘來的技師,。 課堂授課雖然時間不太長,可王世成的心卻早就跑到教學場去了,,好不容易熬到講完理 論課,,他緊緊跟在技師的身后,來到了機車旁,,只見技師掛上檔,,一踩油門,機車發(fā)出了震 耳欲聾的馬達聲,。他緊忙往后閃了兩步,,還是讓機車鏈軌扒起的土塊、石子落了一身,??墒? ,他那一雙執(zhí)著追求的眼睛始終沒有離開機車,,出神似地看著技師啟動車的一舉一動,,手和 腳也情不自禁地摹仿著。技師開始拆件實地教學了,。他把身子一偏擠到了前排,,目不轉睛地 盯著和記著部件形狀、安放位置以及部件名稱等等,,一記就是一小本子,。正學得出神的時候 ,市里防空警報器拉響了,。預告市民:國民黨飛機就要前來搔擾,,學員們馬上離開現場轉移 到西大橋西側的防空洞??赏跏莱珊孟駴]有聽見似的,,還蹲在那里琢磨著這臺機車身上到底 有多少部件?在指導教師的幾番催促下,,他才撤離現場去隱避,。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20天的學習,學員們就能上車試開了,。為了實習方便,,機車要開 到對過的省政府體育場去教練。機車通過北大街時,,許多市民圍攏觀看,,負責交通安全的解 放軍不得不出來幫助維持秩序。學員們每人上車開一圈,。王世成第一次坐在駕駛臺上啟動馬 達,,這個龐然大物隨著他的意志向前爬行了,他高興得手舞足蹈:“我將是新中國第一批拖 拉機手了!駕駛這鋼鐵駿馬,,穿越碧綠的稻田,,跨過金色的麥浪,奔馳在北大荒的土地上,?!? (二) 火犁訓練班以蘇聯進口的拖拉機發(fā)到拉哈火車站而告結束,時間是公元1948年3月下旬的 一個星期天,。 呵,,21臺“納齊”52馬力藍色拖拉機,在列車上排成一條長龍,,閃爍著耀眼的光輝,。王 世成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第一個跑上去用他那沸騰的胸懷用力地抱著,、貼伏著:“它 將和我們一道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服務啦!”卸車時因油料未到,,機車無法發(fā)動,為搶時間,, 學員們搭上大跳板,,用綜繩一臺一臺往下拉。王世成甩掉了小棉襖,,用盡全身力氣投入了緊 張戰(zhàn)斗,。當油料送到車站時,他們已卸下來10多臺車了,。 嶄新的機車就要通過拉哈鎮(zhèn)開赴平陽農場了(查哈陽農場前身),,這個僅有一千多戶的小 集鎮(zhèn)可轟動了,有人說這是坦克車,、有人說這是鐵牛,。人們好奇地圍攏上來,24臺拖拉機隨 著隆隆的馬達聲列隊入城!歡騰,、雀躍的人群發(fā)出贊嘆的聲音,,老人搖首驚嘆:怪物、怪物, 真乃怪物!孩子們跳腳吶喊:看啊,,藍坦克車多好看!姑娘們眼睛卻對這些神氣十足的駕駛員 投來羨慕的目光,。這一舉動,可給車上的小伙子們本來就有八分緊張的心理,,又添上二分, 手不聽使用了,,腳不協調了,,機車開始畫龍了,搖頭擺尾不走直道,,一下子栽到路溝里,,本 應掛上倒檔把車退出來,可一緊張推了一下檔桿,,一加油門,,車轟的一聲把居民家大門給頂 倒了。事后,,大家又給百姓修門,、又賠禮道歉。路總是在坎坷中踏平的,,技術總是在艱難中 學會的,,經過十幾天滾爬摔打,王世成同戰(zhàn)友們終于能自如地駕駛拖拉機了,。 平陽農場是在偽滿開拓團殘留的廢墟上重新建立起來的省營農場,,占地面積100多萬畝, 是當時我國**大的國營農場之一,。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特別是水利資源,,就連日本人都垂 涎不已,,稱之為降落“天鵝”的圣土。他們要在這里建造水利發(fā)電站,,開發(fā)自流灌區(qū),、種植 稻米,維持“關東軍”在華侵略的糧食供給,。這一野心勃勃的計劃,,隨著日本侵略者的投降 而宣告失敗。新中國解放不久,,人民政府決定重新開發(fā)查哈陽灌區(qū),,這光榮而豪邁的事業(yè)落 到了王世成這一代人的身上,他們將在這曾被殖民者蹂躪的土地上,耕耘出新中國的秧苗,。 陽春5月,,大地復蘇。王世成所在的車組接受了開荒任務,,第一犁插在了大房子前(偽開 拓團總部舊址)的一片荒原上,,隨著機車的驅動,一片片黑浪泛起了洶涌澎湃的波濤,,王世成 抓起一把黑得出油的沃土,,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多么好的土地,多么神圣的事業(yè),?!痹? 他身上迸發(fā)出一股使不完的勁頭,餓了咬口玉米餅子,,渴了喝口涼水,;天黑了還不肯收車, 連班作業(yè),,他們車兩個臺班開出90畝荒地,,是全隊**好的車組之一。 轉年開荒,,播種任務更繁重了,,拖拉機隊的同志們再也不能回到場部住宿,只能風餐露 宿,。有的用小鐵軌搭成馬架子,,地上鋪放些草就是臨時宿舍,有的更簡單,,利用日本人開拓 團留下的破房框子,,鋪幾車稻秸,晚間鉆到里邊,,又是床又是被,,早晨起來埋鍋造飯。一天 ,,下過小雨,,稻秸淋濕了鍋底下的柴禾,干冒煙不起火,,可急壞了一旁的王世成,,他趴到灶 下就吹,柴禾著了,,可抬臉一看,,小臉比包文正還黑,,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旱田開荒,、播種任務基本結束了,,開始轉入水田作業(yè),由于地勢低洼,、地面有存水,、土 粘地滑,車一進去就打誤,。急得王世成千打轉想不出個好辦法,,車一誤他就下車用手摳泥, 沾了滿身是泥水,;有時腿陷在泥里拔也拔不出來,只好求救別人幫助往外拽,,氣得他眼睛都 紅了,。還是“老火犁匠”有辦法,改裝機具,,將五鏵犁改裝成四鏵犁,,一臺機車拉兩副大犁 ,輕車輕載,,再也不誤車了,。王世成從這一經驗中,悟出一個基本道理:機械是人造出來的 ,,人就有能力改造它,,使它發(fā)揮出更高的效率來。 (三) 1950年春,,隨著共和國的誕生,,沉睡的北大荒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農墾工人以 主人翁的姿態(tài)出現在國營農場的遼闊土地上,,他們以忘我的勞動熱忱,,迎來了新中國的第一 個春天。 王世成這位懷著滿腔熱血的青年工人,,擔子總是揀重的挑,,任務總是揀困難的搶。他們 車組剛剛在新發(fā)分場播完小麥,,又轉到四分場播大豆,。時間已到4月下旬,“雨水”已過,,4 .8萬畝大豆還要不失時機地適時播到地里,,任務真是緊迫而繁重,。當時蘇聯進口機車還沒有 攜帶配套農機具,使用的多數是日偽開拓團殘留的舊機具,,每臺機車只能拖帶一臺播種機,, 一天充其量也只能播225畝,耗油還多,。對于這個工作量王世成很不服勁兒,,他的車組起大早 、貪大黑,,加快車速,,總想多播幾畝??墒擒囁僖怀^兩公里就丟格子漏播,,保證不了質量 。怎么能在播種期內完成這么大任務量呢,?這些天來,,他吃不好,睡不著,,反復琢磨著一個 問題:能不能在機械上想想招數呢,?開水田時,機車打誤,,后來摘掉兩片鏵子,,機車就正常 作業(yè)了;那么種大田,,地平,、土松,一臺機車拉一組播種機像似大馬拉臺轱轆車,,如果能多 拉幾臺作業(yè)效率不就提高了,? 一貫穩(wěn)重、寡言的王世成再也沉不住氣了,,拔腿直奔隊部跑去,。副大隊長田禾一看小王 慌忙而來,定有要緊事,,急忙打招呼:“世成有事嗎,?”王世成脹紅著臉怯生生地說:“田 隊長,我,,我有件事沒想好,,想請教請教,你說咱們一臺機車能不能多拉幾臺播種機作業(yè),? ” 田禾是這個拖拉機隊的副大隊長,,技術熟練,,在農機這一行算是手屈一指了。他這些日 子也正在為任務重,、機車工效低而大動腦筋呢,,聽說蘇聯有聯合作業(yè),但機具未到,,究竟是 個什么樣子誰也不知道,。幾天來,他在腦子里出現幾個設想,,看到王世成主動登門請戰(zhàn)更加 堅定了他的信念,。他拍了一下王世成的肩膀:“對,你想的有道理,,咱們一同到機車上研究 研究,。”說罷,,找來中隊技工王培助一同在王世成機車上開始聯結,。改裝外國進口的機械, 這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消息一傳出就有人七嘴八舌地說話了:“你知道哪個機車是哪 個國家出的?全是外國貨,,中國人還想在外國機器上做文章,,真自不量力?!蓖跏莱陕犃诉@ 些話心涼了半截,,犯起了核計:這若改不成功,既影響作業(yè),、又丟面子,。田禾看出小王的思 想顧慮,鼓勵他:“世成,,現在工業(yè)戰(zhàn)線上趙國有,、馬恒昌都是通過大膽改進生產設備,創(chuàng) 出了生產新紀錄,,咱們農業(yè)戰(zhàn)線總不能老用一犁一刀去種莊稼,,也要改進舊的生產程序和農 機具,才能提高生產效率,?!边@下子王世成吃了顆定心丸,決心試驗到底,。他白天頂班播大 豆,,一抽出點空就跑去同兩位技師搞聯結試驗,。經過他們精心測算,把四臺24行播種機聯結 在一起,,隔一搞三,,用六條平播大豆,從原來一臺播種機播幅3.6米,,增加到14米多,。通過兩 天試驗,成功了!第三天,,王世成一個臺班播大豆工效達到1332畝,,畝耗油下降到0.10公斤( 火油),創(chuàng)造了全國**新紀錄,。 (四) “一個臺班日播大豆1332畝”!它揭開了新中國農機史上的嶄新一頁,。王世成這位普通農 業(yè)工人的名字,很快在全省,、全國農機戰(zhàn)線上傳揚開了,。正在第四作業(yè)區(qū)耙地的“斯大林— 80號”機車駕駛員王士林聞訊而至,兩只粗壯的大手緊緊握在一起,。 這兩位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的王氏兄弟,從十幾歲就在一個火犁訓練班里學習,、生 活,。士林像對待小弟弟那樣愛護世成,世成像對待兄長那樣尊重士林,。訓練班結束后,,倆人 載著共同誓愿來到這片北大荒的黑土地上,為開發(fā)建設查哈陽而并肩前進著,。今天,,老弟一 舉成名,大哥內心有說不出的興奮,。 “世成,,我向你學習來了!” “可羞煞老弟了,這是咱們拖拉機隊的共同榮譽!” 說著,,說著,,哥倆把話題引到了改革農機具的正題上了:“其實,這個聯結作業(yè)并不十 分復雜,,只要把聯結器的間距找好了,,機車不但能聯結播種機,也可以聯結其它機具,?!蓖? 士林越聽越入神,,既然播種機能聯結作業(yè),那么圓盤耙不也可以聯結嗎! 王士林這位雇農家庭出身的孩子,,斗大的字不識一擔,,論開拖拉機他是位優(yōu)秀駕駛員, 可搞聯結數據計算可實在是心有余力不足,,這位倔強的小伙子卻有個不到黃河不死心的脾氣 ,。為弄清每個原理,他不恥下問,,一有時間就跑到王世成的帳篷里共同搓商聯結原理,。這種 鉆研好學的精神,被副大隊長田禾發(fā)現了,,“怎么,,士林你也想搞聯結作業(yè)?”想是想了,, 就是我文化太低,,有些數據搞不明白?!? 田禾要當第二次無名英雄,。他處理完隊上的業(yè)務之后,就到作業(yè)區(qū)里找王世成,、王士林 共同研究,。這些天來,這座帳篷里的小馬燈總是徹夜長明,。他們俯在案子上畫呀、算呀,,不 知不覺又到天明,。就在第四天拂曉,一張經過嚴格測算的圓盤耙聯結圖紙出來了!仿照播種機 聯結原理,,把六臺耙聯結在一起進行寬幅耙地,,經過實地試驗成功了!王士林又創(chuàng)造了日耙地 1915畝,畝耗油僅僅0.9公斤(火油)的新紀錄,。 這兩項新紀錄的出現與推廣,,不僅僅使新發(fā)分場4.8萬畝大豆提前三天完成了播種和鎮(zhèn)壓 任務,而且為新中國的農機改革闖出了一條新路,。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由《黑龍江日報》搶 先發(fā)表了,,接著《機農通報》、《東北日報》都作了全面介紹,。東北公營農場管理局和省農 業(yè)廳在查哈陽農場召開了現場慶功會,,并做出決定,,在國營農場系統(tǒng)中掀起學習“二王”運 動。 1950年9月,,王世成光榮地參加了全國首屆工農兵勞動模范和戰(zhàn)斗英雄代表大會,。 1951、1952年連續(xù)兩年,,他同王士林一起被命名為黑龍江省勞動模范和特等勞動模范,。 1952年8月,這位僅僅念過四年小學的王世成被國家保送到北京農機學院深造,。1957年畢業(yè)后 ,,第二次回到農墾戰(zhàn)線,參加了鐵道兵八五四農場的開發(fā)建設,。后來,,他被調到黑龍江省農 機廳、省機械工業(yè)廳任處長,、副總工程師,、高級經濟師,為我省的農機事業(yè)騰飛做出了貢獻 ,。 拼音:wangshicheng 姓名:王世成 序號:0030 |
發(fā)表于 @ 2008年06月26日 19:57: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