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認為寫稿,、投稿、在報刊雜志上發(fā)表稿件是一種很神圣的事,,也很羨慕那些個經常見諸報端的新聞寫作者,,于是我暢想自己什么時候也可以把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
2000年,,那時我在新聞寫作這塊還是一個新兵,,我慶幸自己有勇氣拿起筆去寫。作為一個半路出家的通訊員,,經過參加兵,、師舉辦的各類新聞寫作培訓班,以及和同行交流,,給我打開了一扇門,,點亮了一盞燈,深感茅塞頓開,。近年來,,經過努力,先后在《農民日報》,、《中國建筑報》,、《中華建筑報》,、《新疆日報》、《兵團日報》等報刊發(fā)表了一些稿件,,使我感受頗深,。
一是用“心眼”挖掘新聞。我們每個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身邊每天不會發(fā)生那么多轟轟烈烈的大事件讓我們去報導,,我們只能通過平時細心的觀察才能在平凡中找到與眾不同,并且通過總結使它產生被報道的價值,。特別是在我們建筑行業(yè),,報道的局限性小,寫什么稿件,,我也苦惱過,,但是,經過細看,、細想,,發(fā)現(xiàn)在建筑施工上沒什么可寫,可以寫路上施工的見聞,,在文體活動上沒什么可寫,,可以寫關心農民工的稿件……只要用心、用眼,,就會有新聞可寫,。同時,要和文友多交往,。一般情況在自己單位的周圍,,有愛好新聞寫作的人不會太多,自己多創(chuàng)造些機會和一些文友交流,,這樣做不僅會增加寫作的情趣,,還會互相提高寫作水平,。有條件時拜訪一下小有名氣的作者,、報刊編采人員等那更有益處。
二是用標題吸引人,。題好一半文,,標題出新、出彩,,出落得楚楚動人,,讓人一見鐘情、刻骨銘心,,就要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我**大的體會是盡量讓我的標題鮮活靈動起來,顯示出獨特之處,,讓醒目的標題牢牢吸引住編輯的眼球,,使編輯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如寫我團勞務輸出的稿件時,,我沒有按常規(guī)思路把題目定為“工程團大力開展勞務輸出工作”,,我列了十多個標題,經過反復濾選,,**終確定為“轉移之路寬又長”,,稿件很快就被《中國建筑報》、《西部建筑報》等報刊采用,,像我在11月2號撰寫的我們團小高層主體封頂?shù)母寮}目“博州第一樓”主體工程完工,,在好幾家網(wǎng)絡媒體登載了,還有如《工程團施工擾民“零投訴”》等稿件標題標題新穎形象,,起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讓新聞增色不少。
三是用內容觸動人,?!叭藷o我有,人有我深”,。這是新聞取勝之道,。作為基層通訊員,要提高上稿率,,深度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我的“秘密武器”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過表象看本質,,從多個角度、深層次地對新聞事實進行充分挖掘,。我寫作的反映我團塑窗生產經驗的稿件《以新,、優(yōu)、全贏取客戶》,,我挖掘出“新,、優(yōu)、全”特色經驗,,全文被《西部建設報》采用,;還有采寫的《這里的黨員離家不離黨》被《兵團日報》全文采用于頭版頭條。
探索無止境,創(chuàng)新無窮期,。新聞寫作是一件創(chuàng)新的事業(yè),,只要我們開拓思路,不落俗套,,從標題,、表現(xiàn)角度、主題內容等多個方面勤下功夫,,久而久之會告別千人一面的“大路貨”,,寫出與眾不同的精品來。(趙金偉)
發(fā)表于 @ 2008年11月06日 16:08:00 |點擊數(shù)()